猎猎风声如刀,将黄门宣旨的声音吹散四下,挟着刺骨的寒,一下下,一声声,一字字,扑打在诚王半覆银甲的脸上。
“诏曰:依三司两台所奏,奉安太皇太后神禦于奉先殿,以遵建德秋诏。”
“建德秋诏”四个字,挟风裹雪,却如火辣的一掌落在诚王脸上。纵然早已知晓,有备而来,在众臣面前亲耳听见宣诏,仍令诚王的眼角不为人觉察的抽搐不止。皇帝搬出建德秋诏,意味着他只认那个长眠在陵墓中死不瞑目的先皇为父为尊,既不认祖母,更不认这个见不得光的生父。
森严的宫门,在太皇太后的梓宫咫尺之前,再度沉沉关闭,断绝了她重返长乐宫的最后之路。她在世时,没有等到儿子的赦免;辞世之后,也没有等到她冷酷的皇孙尚尧给她这份最后的尊严——皇帝以“建德秋诏”为由,拒绝将太皇太后梓宫迎入宫门,不肯将他的嫡亲祖母以无罪之身迎回长乐宫。
皇城之外的奉先殿,是获贬不能迎入万年殿享祭的皇家宗亲神位奉安的地方。
建德六年,秋,高太后卧病。
笃信萨满之术的高太后疑心被皇后骆氏暗中下了咒,令诚王携巫师秘密入宫,在宫中行法事。事情败露引发宫中大火,被骆后抓到把柄,骆氏臣党趁机群起弹劾。骆氏与高氏两大外戚争权,先帝对高氏的忌惮之心日盛,骆后趁机将罪责全部推落诚王一人头上。高太后为保幼子,自揽罪责。后宫行厌咒之术,是触犯君威的重罪,即便贵为皇后,依制论罪也是赐死。太后虽得以免死,终被先帝下诏幽禁于燕山,永不得赦免还宫。
是为建德秋诏。
先帝至死也没有撤回这道诏令,没有免除高太后的幽禁。
今上继位,尊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可是先帝的建德秋诏仍是铁旨般不可动摇。诚王多次驱使大臣上疏,请皇帝顾念孝道,将年事已高的太皇太后迎回宫中侍奉。皇帝却以先帝遗命为重,不但不允,还将屡次请奏的大臣贬官。
风声吞没了天地间一切声息,满目黑白之间,只余死寂。
马背上的诚王,一动不动,仿佛也在白色孝服与黑色风氅之下化作冰雕雪塑。
黄门将诏书高举在手,一步步走向诚王,立足在马前,等待他下马接旨。
诚王垂目,目光漠然落在诏书上,无声冷笑——绢书之轻,君威之重,一句建德秋诏便想将他与太皇太后的灵柩挡在了宫门之外?
垂首屏息的黄门内侍,耳边听见一记撕裂长空的厉声,旋即手腕火辣一痛,托在手上的诏书被黑色马鞭的鞭梢卷起,扬上半空,抛落在地。
诚王策马踏前一步,将诏书踩在了马蹄下。
黄门踉跄闪避,险些被马踢中。
马背上的诚王勒缰而立,转头环顾四下,嘶哑语声比寒风更寒,“本王没看到什么诏书。皇上何在?今日太皇太后灵驾还宫,为何不见帝后出迎?这便是皇上垂范天下的孝行!”
风中,犹有长鞭破空之声的回响,诚王嘶哑的怒声,更如刀锋拖过石上。
他身后浩浩荡荡的护驾随从,如一片望不到头的白色潮水紧压宫城,马蹄行进整齐划一,马背上的仪仗护卫皆着白衣黑翎,分明是训练有素的军阵,只待一声令下,这支严阵以待的白色大军,铁蹄踏破宫门,无人可阻挡。
群臣噤声,一片沉寂的人丛中,却有一人徐徐越众而出。
诚王眯起眼睛,冷冷看着身形清瘦,白衣素冠的于从玑一步步走近。
于从玑从容行礼,不温不愠道,“诏书既下,皇上自当在奉先殿亲迎太皇太后梓宫。吾等臣工在此恭请诚王殿下护送神禦移驾。”
“皇上去错了地方。我朝开国以来,哪一位太后不是奉安长乐宫,享祭万年殿?奉先殿是什么地方!”诚王嗤的一声,“于御史身负劝谏之责,明知皇上此举大谬,竟不规劝。你父枉称贤臣,你却做得好一个弄臣。”
“移请梓宫奉安奉先殿,是三司两台遵建德秋诏上奏,皇上尊奉先帝之命,并无谬误。”于从玑不卑不亢应道。
“三司两台?”诚王冷笑,“本王倒想知道,是谁一手把持御史台,谗言惑上,罔顾天理伦常。”
于从玑身姿挺直,平静迎上诚王咄咄凌人的目光。自他身后,三名须发斑白的老臣,徐步而出,庄严凝重。四人并立一行,白衣萧萧,挡在诚王与他的兵马之前。
于从玑清声朗朗,“谏言乃我等所上。国有国律,家有家法,天子之家,国律即是家法。先皇建德秋诏有命,皇上尊奉先皇遗命,与天理伦常无违。”
诚王面具之外的半张脸,泛起异样红光,眼中如有火焰跳动。
“老朽无德,竖子无礼,皇上就是受了你们这帮小人的蒙蔽,以至不遵礼制,不顾体统,本王身为尊长,今日便替皇上尽了这份孝心,护送太皇太后梓宫重归长乐宫!莫说你们几个小丑挡路,纵有万千人挡路,本王的马蹄也要踏将过去!”诚王猛一提马缰,振臂扬起风氅,喝道,“打开宫门,迎太皇太后神禦回宫!”
仿佛一头沉睡地下的巨兽被惊醒,低沉的咆哮声直冲云霄,那是三十六座大钟一起鸣响,以宫城为中心,四下传递——环布宫城四面的三十六钟,一旦敲响,便是天子有难,宫中示警,召唤天下兵马勤王的号令。
天地震动,世人色变。
北门城楼的胡校尉听见了钟声,心头剧震,多日来紧绷的不详之弦应声崩断。
皇城里果真出事了!
他猛然望向城外依然如云蔽日般涌来的卤簿仪仗,见队列齐整,进行有素,分明是一支白色大军正向城中压来。胡校尉汗湿的掌心握紧了腰刀,奔向城头,用尽力气高喊道,“关闭城门!快关闭城门——”
后脖颈骤然传来的寒意,截断了他余下的话音。
胡校尉抵着架在颈上的长刀,僵硬的转过身来,身后数名兵士拔刀对着自己,其余人一时惊得呆立无措。守城兵士的队列散开,一列甲胄鲜亮身披长氅的禁军拥着一人仗剑而来,胡校尉认出,来的是禁军值戍北门的骑都尉。
“不许关城。”骑都尉冷声道,“我奉宸卫大将军之命前来接掌北门。”
“大将军令符何在?”胡校尉颤声问。
“小小一个城门校尉,也敢过问禁军调防,还不滚开!”骑都尉暴怒,劈手一巴掌。胡校尉踉跄捂脸,被这一巴掌打得懵了。
“卑职不敢,卑职这就交出令牌……”胡校尉唯唯诺诺哈腰。
见他怯了,守门的兵士们也不敢阻拦来势汹汹的禁军骑都尉。
宫城一旦鸣钟示警,京城四面十二门都要立即关闭,这是铁律。违逆者,等同谋反。今日情势,与三年前何其相似,胡校尉心知一旦北门丢失,落入谋逆者手中,自己身为城门校尉,必是死路一条。无论是谁作乱,这道门,丢不得。
他卑微躬身,缓缓将手伸向腰间,抖索着摸取令牌……骑都尉心急,上前一步来夺,便在这一刹,胡校尉直身暴起,抽出腰刀,迎面劈中骑都尉头颅,血溅满面。
骑都尉的身子尚未栽倒,胡校尉已转身,手中刀锋起落,劈中骑都尉身旁两名护卫。除了刀锋与骨头的碰撞声,血喷溅出的滋滋声,死去的人来不及呼喊一声,满脸是血的胡校尉也一声不吭。直至三具尸首横倒脚下,他才将刀上的血一甩,怒吼道,“弟兄们,逆贼冒充禁军作乱,还不拿下!”
众人如梦初惊,铿啷啷的刀剑出鞘之声里,寒光四起,守城兵士与这一队禁军混战在一起。此时城下也已是图穷匕见,扮作卤簿仪仗的浩荡人马见北门有关闭之势,已开始强攻。
胡校尉一身浴血,满脸猩红如修罗,一面指挥击退叛军,一面亲自率人冲入瓮城,强行关闭城门。禁军身手高强,普通守城士兵原本难敌,然而被逼到无路可退,个个都如悍勇如虎的胡校尉一般,奋起而战,节节逼退了将骑都尉率领来的百余名禁军。北门城楼燃起狼烟,向宫城传达北门并未失守,将士们仍在镇守死战的讯息。
然而胡校尉看见,东面滚滚烟尘正从禁军大营的方向涌来,他分不清来的是叛军还是勤王之军,也不知自己面对城下汹涌攻势还能坚守多久。他登高眺望,心惊的发现,已攻入城内的叛军显然早有策划,并不四下作乱,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直扑皇宫,另一路从东路绕过宫城,将宫城南面的奉先殿包围了。
奉先殿外,黄沙铺道,皇帝御驾在此。
扈从御驾的禁军守卫在奉先殿前,然而奉先殿四面已被武成侯所率的叛军围困。此时宫门也已被诚王亲率兵马强行攻入,率领精锐兵马伪装成卤簿仪仗入城的武成侯,已与内应反叛的禁军会合。响应诚王起兵逼宫的四名禁军将领,都是武成侯执掌禁军时的心腹。
诚王与武成侯的兵马,在太皇太后梓宫仪仗的掩护下,从北门入城;
禁军大营中的叛军不声不响拿下了东门校尉,从东面入城接应。
当日京畿九卫内乱,皇帝出巡,诚王欲行兵谏,废黜华皇后,统领禁军的宸卫大将军姚湛之,却临阵退缩,按兵不动,令诚王功败垂成。今日禁军却已不只听从姚湛之一人号令,武成侯老将出马,余威犹烈。在一代名宿武成侯眼中,姚湛之不过是自己提携过的后辈小儿罢了。
武成侯鹤发白须,披挂银甲,亲临阵前,威神凛凛不让壮年。
奉先殿前枪戟如林,戟尖上寒光的闪烁,连成一片起伏耀目的肃杀之网。长空之上,阴云四合,飞鸟绝迹。殿前御驾仪仗如云,华盖宝扇被猎猎寒风吹得狼狈翻飞。御前护卫层层守护在殿前,与潮水般合围而来的叛军兵马无声对峙。
武成侯勒定缰绳,从马背上居高俯视。
临到太皇太后梓宫入城之日,皇帝突然传诏,改在奉先殿奉安神禦。
宫中耳目早已将此消息传递到燕山。
武成侯献计诚王,将计就计,兵分两路,一路由诚王亲自护送太皇太后梓宫入城,在宫门前发难,牵引京畿戍卫驰援;京畿九卫中的金吾卫早已是诚王的人,趁机策应,助诚王夺下宫城的控制权;另一路精锐主力由武成侯自己率领,包围御驾所在的奉先殿,迎战禁军,擒住皇帝。一旦夺得先机在手,诚王入主宫中,威慑群臣,逼皇帝下旨逊位,便可大局落定。
武成侯策马而出,扬声傲然道,“臣武成侯高进,护送太皇太后梓宫回京奉安,神禦已至宫门,臣特来迎请皇上,还请皇上随臣前往,行奉安大典。”
奉先殿的正门缓缓从内而开。
大侍丞单融白袍冉冉而出,驻足殿前,朝武成侯从容遥施一礼,“侯爷万安。”
武成侯傲然不屑与阉人对答,冷冷道,“皇上何在?”
单融躬身应道,“皇上在宫中,亲迎太皇太后梓宫归来。”
武成侯的眼角猛一抽跳,目光凝结成冰,“臣听闻有旨意,皇上要在奉先殿前迎候梓宫。”
“老奴不知有这道旨意,侯爷又是如何得知?”单融摇头,眼角纹路扬起,似是笑意,每道纹路中都似藏有细碎锋芒。
武成侯脸色隐隐透出青白,“为何龙舆在此,却说皇上身在宫中?”
单融越发恭敬道,“侯爷有所不知,皇上一早来奉先殿祭拜过,因祭祀稍迟,为免误了奉迎太皇太后的时辰,皇上便留下銮驾仪仗,策马先行回宫了。”
武成侯眯起眼,苍老深陷的眼窝中,凌厉目光迎上单融不露声色的谦卑笑容。单融仿佛没有看到严阵以待的兵马,若无其事道,“侯爷既然已到了奉先殿,可要入内祭拜?”
武成侯的心沉沉直向下坠去,多年征战,炼就老狐一样的鼻子,嗅得出陷阱的味道。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日却是箭已离弦,却失了标靶,去得偏了。
兵临御前已是谋逆死罪,退无可退,武成侯将心一横,下令搜殿。
殿前禁卫全不抵抗,让开通路,任叛军长驱直入,直闯奉先殿内。
奉先殿里里外外迅速搜遍,全无帝后的踪迹。
这是一个陷阱。
武成侯明白过来,老马失蹄,已然着了道。
皇帝小儿一向诡计多端,虚虚实实难以揣测,奉先殿前故布疑阵,骗自己率主力兵马前来扑空,诚王那里孤军入宫,必然有险。武成侯高进到底是久经变乱的老辣人物,应对机变,一面下令将奉先殿前的御前护卫缴械,一面掉转马头,下令全部兵马撤回宫城驰援。
正当武成侯一马当先而出,前哨飞马来报——玄武卫、虎贲卫、执明卫等京畿各卫已将宫城与奉先殿之间通路截断;宸卫大将军姚湛之率领禁军已从南门而入,正向奉先殿而来,从南面合围我军!
武成侯霍然明白,从一开始就步步落入了皇帝的设计之中。
原以为奉先殿前将有一场恶战,主力兵力都来这一头扑了空,回援之路又被隔断,宫中诚王已成进退无路的孤军。姚湛之有备而来,兵马人数尚不得知,如此敌暗我明,硬拼并无胜算。
先机已失,眼下步步为人所制,武成侯气得脸色青紫,在马背上被寒风一呛,竟猛烈咳嗽起来,到底年岁不饶人。
追随武成侯起兵的将领,都是在军中资历深厚,却不受新君重用,更受姚湛之打压多年,郁郁怀恨之辈,原指望追随武成侯拼了这一遭,却不想走到这一步。眼看着马背上咳嗽连连的老主帅一副风烛残年的老态,众将一时心如死灰。
眼下只有两条路,或是退入宫城,与诚王并肩死战到底;或是趁东门未失,还能独自全身而退。功名权势已尽,惜命为上,一员大将横下心来,策马趋前,向武成侯进言,“侯爷,宫中已鸣钟传讯,飞马驰报,南北大营在内的外军守将,一旦接到勤王号令,咱们即使退出京城也无处可去。北辕大营多有侯爷的旧部,若侯爷率先赶到北辕大营,就说京中诚王谋逆,侯爷愿领军勤王,一旦将兵马掌控在手,咱们还有反搏之机……今日引兵入宫的是诚王,是诚王一人忤天下之大逆,与侯爷并无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