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宗法制王朝,只要皇太子朱标在一天,以他的品性,在诸王中的地位,这皇帝的位置,最后就肯定是他的。
所以连心比天高的朱棣,都老实的趴着,等待着时机。
像老三晋王这种将我想夺嫡写在脸上的人,多半会倒大霉,只是他自己没有感觉到到罢了。韩阳这种闲人也懒得提点,免得惹得一身骚。
韩阳略微一思索,对李训山说道:“训山,你去派几个兄弟暗中观察着,别让这晋王殿下走之前,给我留下什么惊喜。”
大将军徐达都离开了北平,各地的军队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整之后,也都开拔,返回驻地。
朱棣按理说最是忙碌的时候,却抽出了空挡的时间,既然韩阳不愿意去闹腾腾的酒楼,便在燕王府的后花园寻了两根鱼竿,等待韩阳一起垂钓。
等到郑和带来了晋王与韩阳闹得不欢而散的消息之后,燕王朱棣微微一笑,“有些人真的有些太不自知,自己什么水平,也妄图接触三哥这类豪杰。不去管它,老三这是在自讨苦吃。”
此时,身在北平的晋王朱?迟迟不肯离去,自然有他的原因。
因为他要想办法减轻他战场临阵脱逃的影响,不仅仅是想到了韩阳,还花钱请了很多士子助阵。
读书人被一个身份尊贵的亲王召见,自然表现的格外的殷切。
“晋王殿下,我敬您一杯。”
一个身穿四品文官官府的男子举杯过来,晋王朱?表现极具低姿态,起身饮了一杯酒。
那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幕僚,到了晋王身边,气愤的说道:“晋王殿下,那个韩阳拒绝了。”
朱?握住酒杯的手忽然加重了力气,“容不得商量?”
“不仅容不得商量,他还让燕王的丘福揍了我一顿。”
说完之后,此人一脸委屈的看着朱?。
“好。我记下了,你先去吧。”朱?脸上的阴沉之色一闪而逝,然后面相读书人,顿时又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韩阳,你别以为只有我回金陵,你也会去的。别看在北方,那么多人站在你这一边儿,你一个小小的千户就敢嚣张跋扈,到了金陵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龙潭虎穴。
韩阳入了燕王府,被引入后花园,鱼塘边儿郑和早就准备好了鱼竿,鱼篓,以及座椅。
韩阳躺在旁边,看着平静的碧波,装了鱼饵,扔入水中,泛点涟漪。
郑和贴心的给两位上了两杯上好的碧螺春,侧身立于二人身侧,至于其他的侍卫责备他挥手遣散。
兴许是最近疲惫的厉害,两个人并未多言,只是垂钓。
战争结束之后,韩阳就换了慵懒的性子,水瓢上下浮动,他也不去管,任由鱼儿游走。
等到没有鱼食儿了,就提上鱼竿,重新装上鱼饵,来回反复,乐此不疲。
有些疲惫,就端起茶水,慢慢的饮上一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静谧。
到了最后,捧着本书直接盖在头上呼呼睡去。
朱棣却一直勤勤恳恳,不肯有丝毫的松懈,不消两个时辰,钓了整整鱼篓的鱼,不过朱棣也不是一篓尽数收入篓中。
小一些的鱼,被他尽数重新放回水中。
阵阵冷风飘过,几缕干枯的柳叶落在韩阳的眉头,睡梦中的韩阳自己并不知晓。
只是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朱棣嘴角泛起一抹轻笑,自己这三哥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换做是别人与自己在一起,无不是谋求富贵,又或者战战兢兢,没有什么意思。
自己这三哥不仅不求回报,还总是给自己帮上大忙,说实话心里的又如何能够不感应该挺忙的,你怎么有时间找你三哥浪费时间钓鱼?”
朱棣满不在乎的摇摇头,一只手拨弄着鱼篓里的鱼,仿佛搅动风云的巨擘一般,“兄长在战场的厮杀中,还不忘小弟举荐贤才,小弟无以回报,只能用兄弟之情感略微有些沮丧,“忽然之间,岳父去了金陵,道衍大师去了金陵,连三哥你都要走,剩下我一个人,在北平可就真成了孤木难支了。这段时间想要有些作为可就难了。”
韩阳看着朱棣的忧虑,微微一笑道:“怎么?这不打仗了,你身边想要留下大将军,想要留下道衍,还有我,你是不是想把这二十万大军也留下?”
朱棣闻言,顿时吓起一身冷汗。
徐达,道衍,在加上韩阳这可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到时候别说是别人提醒,就算是父皇也会起疑心吧。
“我没有。”
韩阳提着鱼篓,望着平静的湖面,笑着说道:“如今这湖水如此平静,陛下才是稳坐钓鱼台的人,哪条鱼敢跳出水面,就肯定逃不掉被吃掉的命运。你若是有心,就要想这鲤鱼一般,在水底哪怕是吃泥,也要把身体养的强壮一些,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搅弄风云,跨过那道门。”
“受教了。”朱棣感,不好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