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圆地方葫芦瓶,一直在老周手里拿着。其实这么久了,他和濮杰也看完了。听到瘸爷这么说,老周立即把葫芦瓶摆到了八仙桌上。
濮杰和老周坐下,都没说话。
之前,只是听说高仿凶猛。百闻不如一见,而且这次见的是顶尖的高仿,实在是惊心动魄。不知道这样的东西,在市场上有多少?在藏家手里又有多少?
余耀这等眼力,万中无一。而大部分藏家,在这种水准的高仿面前,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
余耀虽然也很受震动,但自然没有他俩这么明显,他接着对瘸爷说道:“瘸爷,这青花器,倒是少见葵口碗。”
瘸爷却摆摆手,“这件,不是青花。我虽然擅长青花,但这东西,也算是研究了不短时间了,做了两件感觉还凑合。”
等到这件葵口大碗拿上来,余耀定睛一看,居然是邢窑白釉!
邢窑白釉葵口大碗。所谓葵口,就是碗沿做成等分的连续弧形,有点儿像秋葵的花瓣。
余耀立即就上手,满釉的碗内匆匆一瞥,迅速翻底,碗下釉不到足,露出了一部分化妆土;而碗底的胎质洁白细腻。
最主要的,余耀又看到了“盈”字款!
余耀很快就把碗给放下了。老周和濮杰便先后上手仔细看了起来。
瘸爷没想到余耀会看这么快,看了看他,“难不成小余你也只是擅长青花?”
“乃字还是这么正,化妆土用多了。”余耀仿佛自言自语。
瘸爷一愣,“乃字?盈字上面的乃字?”
余耀定了定神,把这两点问题简要说了说。这次,他已是轻车熟路。
瘸爷若有所思,“好像是这样······只是,你怎么看这么快?”
余耀直接问道,“瘸爷,邢窑大盈库的东西,您是不是还做过一只白釉执壶?”
瘸爷大吃一惊,“你怎么知道?”
余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瘸爷您说只擅长青花器,这万历五彩大盘和雍正霁蓝釉直筒杯是不是也研究过?”
“万历五彩大盘?雍正霁蓝釉直筒杯?你说的是真品还是新货?”
“或许是真品,或许是新货,因为我没见过,我只见过白釉执壶。”
瘸爷摇头,“我没做过这两样东西。”
“那瘸爷听没听说呢?”
“随我来!”瘸爷竟然直接起身,接着又对阿福说道,“你招呼好两位客人。”
说罢,瘸爷走出了客厅,余耀也起了身。老周和濮杰看了看他俩,余耀示意他们继续看,便跟了出去。
瘸爷带着余耀来到了厢房的一间屋子,待余耀进去之后,便关上了门。
余耀打量了一下,这间屋子像是一间书房,除了门口一侧靠墙有两把椅子和居中的小桌,全是书架。瘸爷从书架上抽出两本拍卖年鉴,分别翻开了一页。
其中一本上,是一件万历五彩大盘,是前年天和拍卖行拍出;另一本上,则是一件雍正霁蓝釉直筒杯,是去年天和拍卖行拍出。两件东西的价儿都不低,是同类中的高价。
“你说的,可是这两件?”瘸爷问道。
余耀点头。
“钟家小鬼没说你从哪里来的,看来是从江州来的了?”
“对。而且我还知道,这三样东西,是同一个货主,一年一件送拍的。”
瘸爷皱了皱眉,“也就是说,白釉执壶也送到天和了?你是天和的鉴定师?”
“不是,算是帮朋友忙吧。”
“明人不说暗话,邢窑白釉执壶确实是我做的,其他这两样,我只是听顾客说过一嘴,并不是我做的,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新货。”
实际上,余耀来瘸爷这里的时候,刚巧碰到的那个被称为冯总的“大痦子”,正是之前从瘸爷这里买走邢窑白釉执壶的人!
就在余耀刚到瓷都不久,他就已经被通知去过江州,在天和拍卖行取回了白釉执壶。拍卖法并没规定拍卖行必须保老保真,而且撤销合同是要有损失的,可就像沈歌说的,天和的老总陈良典就是这么个人。
“大痦子”冯总来瘸爷这里,不仅提都没提这事儿,而且是要来订新货。你按高仿的价儿买了东西,哪有当真品卖不出去再回来掰扯的道理?
只不过,他这次学乖了,瘸爷这里,还是青花器保险!上次看到邢窑白釉执壶想“尝鲜”,结果被狙击,遇到了麻烦,还得折腾再换一家拍卖行。
他这次要订的货,正是雍正官窑三友梅瓶!
至于他之前往天和送拍的一件万历五彩大盘,一件雍正霁蓝釉直筒杯,因为他和瘸爷多次打交道,确实提过。但,从他嘴里说的是“两件真品”。当然,他说是真品,未必是真品,但瘸爷没见过,自然无法判定真假。
这件邢窑白釉执壶,他当然不会告诉瘸爷还要送到天和上拍。但现在,瘸爷和余耀这一番交流,自然明白了!这件白釉执壶,是他第三年第三件送拍天和,只是被余耀“狙击”了!
余耀点头,“谢谢瘸爷明示。”
瘸爷却忽而冷笑一声,“我当你真是来见识一下,原来是追根溯源来了!可惜啊,让你失望了,那两件不是我做的!”
余耀一听,连忙解释:“瘸爷您误会了!我哪有这种意思?这都是碰巧了!我是见了葵口大碗,才推断出来,白釉执壶是您做的!”
“噢?”瘸爷慢慢在椅子上坐下了。
“一码归一码,这是两回事儿。”余耀又道。
瘸爷缓缓点了点头,转而微微叹气,“这邢窑大盈库的东西,如你所说,我确实还是欠火候啊!”
只要是高仿,永远都会有漏洞,只不过有大有小,还得看对方的眼力。这东西,扔到市场上,可以称作以假乱真了,但对余耀来说,自然是欠火候。
不过,这话余耀不好接,只是笑了笑。
瘸爷见余耀不说话,忽而又看着他说道,“我告诉你的不少了,你能不能也告诉我,你这么年轻,这等眼力到底师承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