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卿躲在帘子后,撩开半指帘缝看着萧长昭和云箭下楼,然后骑马离开,才转头问身边的刘大夫道:“燕王殿下来我们药铺做什么?”
刘大夫回答她道:“殿下想和我们药铺拟定一份长约,以后福建军中用的一些常用药皆由我们这里进货。听闻这位殿下不日就要回京,大约是怕继任者乱动他的规矩,所以先把长约与我们拟定下来。”
凤卿听着点了点头,他们药铺这两年与萧长昭节制的军队合作良好,他们提供的药材物美价廉,品质疗效比一般药商好得多。
但是军中药材物资的采购向来是一块肥肉,他们提供的东西再好,利益所驱,继任者却未必还愿意从他们这里进药。
萧长昭先把这件事定下来,跟药铺签订一个长约,上面盖了他的印鉴,继任者就算再不满,也不敢扫他这个嫡皇子的面子。
这倒是一个对彼此有益的事,若是可以,王氏和凤卿也不希望断了这一条财路。
凤卿不再多问什么,转身又道:“母亲定的野山参和我让您配的药呢?”
刘大夫道:“早就帮小姐备好了,我这就让人给您搬到车厢上去。”
另外一边,云箭骑在马上,转头小心看了一眼走在前面的萧长昭,小心问道:“殿下,您真的看上了谢家这位七小姐?”
萧长昭笑着道:“不过是觉得有趣,想逗弄她一番。”看看小大人一样装得沉静稳重的丫头,惊慌失措起来会是什么模样。
云箭刚松了一口气,结果又见萧长昭勾着下巴,表情玩味的道:“不过本王想想,觉得刚才那主意倒也不错。她性子有几分聪慧,本王那后院乱糟糟的,说不定她能帮本王料理起来。”
云箭听着心一下子又沉了起来,想到谢家七小姐,又想到那位谢大人,刚想说什么,萧长昭却已经踢着马肚子喊了一声“驾”跑了起来。
凤卿带着东西回了谢家,将野山参交给了盛麽麽归到嫁妆里头去,带回来的药则给到时候送嫁的人都发了下去,同时给谢蕴锦也留了一瓶。
到了迎亲的那一日,谢府一片喜气,炮竹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热闹极了。
小厮隔半柱香就笑着跑回来禀报一次:“四姑爷到北直街了。”
“四姑爷到进了五凤街了。”
“四姑爷到了门口了。”
“四姑爷下马了。”
……
小厮每回禀一次就得一个红包,更是咧着嘴笑得合不拢嘴。
凤卿等未出阁的姑娘都呆在谢蕴锦的房间里,陪着谢蕴锦说话并恭喜她。一人说一句,惹得谢蕴锦连连低着头羞红了脸。
谢蕴锦十分紧张,紧紧的握着柳姨娘的手。此时脸上最高兴最伤感的都属于柳姨娘,看着谢蕴锦,脸上温柔得都快拧得出水来,但不一会眼眶却又突然有些红了,温柔的摸着谢蕴锦的手。
谢家的少爷们都去前面拦门去了,丫鬟时不时的报告前面的消息,什么五少爷非要四姑爷唱首歌才给门进,后来四姑爷没唱歌但弹了一首曲子。
四少爷问四姑爷要红包,四姑爷不仅给四少爷,给前去的下人们都每人派了一个大红包。
又三少爷要考四姑爷的学识,让三少爷当即作一篇策论,后来四姑爷作出来的文章连三少爷都连连叫好。
……
谢蕴锦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谢凤英是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的,才华文章自不必说,陈二少爷作的文章能得谢凤英一声好,想必还是有些学识的。
谢凤英等人也没有太为难新郎官,见差不多了就让他进来了。
凤卿这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这位四姐夫,模样并不多英俊,但胜在看起来淳厚端方,让人觉得舒服。
见到容貌出色的凤卿也不唐突,眼睛直直的望向盖着红盖头的谢蕴锦,大约是因为成亲,脸上有着喜气的红晕。
谢凤英背着谢蕴锦出门,送她上了花轿,然后拍着比自己年长的陈少繁的肩膀,认真严肃的道:“好好待我四姐姐,不然可不要怪我对你不客气。”
盖头下面的谢蕴锦有些想哭,虽然谢凤英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她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有兄弟的人。
柳姨娘躲在王氏身后,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不知道她是在喜还是在悲。
陈少繁立即摆了个端正的姿势,对谢凤英道:“是,谨遵小舅兄的话。”说完又笑着道:“听父亲说你的文章也做得极好,改天我们切磋一下。”
谢凤英道:“那就要看你对我姐姐好不好了。”
迎亲送嫁的队伍敲锣打鼓的出了谢家的大门,逐渐走远,凤卿才感觉自己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不知道哪天她出嫁的时候,又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情景。
谢蕴锦随着陈少繁回了安溪,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才正式拜堂成亲。
又过了三日,新夫携新妇回门,在谢家住了五天,这婚礼才算正式结束。
而此时,王氏也领着盛麽麽等人收拾行礼准备回京了。
王氏就是想多留一刻都不行,新的知府大人已经到任了。她们住着知府的内院,新知府大人的女眷见她们正在办婚事,都不好意思上门,免得让人以为她们这是在逼着人腾地方,这几日都是住在客栈里边。
王氏自然十分过意不去,办完了谢蕴锦的婚事便带上了大礼亲自跟人道歉。新知府夫人为人倒还算和气,并未跟王氏计较,两人坐着说上了话,发现大家志趣相投,没半天的功夫,王氏又多了一个手帕交,分手的时候还相约好了以后王氏回京也要多来信叙情。
等到启程的那一日,福王府的谢侧妃派人亲自来谢家接人。
十几辆马车拖着行李和人,后面跟随着十几护卫,浩浩荡荡的出了谢家的大门,到了城门口处跟福王府的车驾会合。
她们受谢侧妃的邀请并沾着谢侧妃的光,与福王府的人一同回京。
福王府有府兵护持,自然比谢家那十几个家丁要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