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温殿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出鞘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道如此小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道如此小(1 / 1)

“小师妹,不对,你的手要抬高,得使劲,不能干看着呀。”

“太高了······这样戳不到人的,眉心、脖颈、胸口,你总得找对一个出剑吧?”

“眼睛,你眼睛躲什么······现在是出剑的时候,你都不睁眼看,怎么知道有没有刺中别人?你别怕呀。”

李子衿站在韶华酒馆旁边的死胡同里,看着那个手握文剑仓颉的白衣小师妹,有些头疼。

这里不比飞雪客栈,没有宽敞的后院,师兄妹二人就只能够在韶华酒馆旁边那条无人巷弄之中练剑。

他又不是没见过红韶出剑?

难不成,在不夜山藏书楼地下,被女子剑仙云梦教剑就能懂,到了如今在这胡同里,自己教剑就不会?

李子衿看着那个手脚有些笨拙,胆小如鼠到连自己出剑都会侧过头紧闭双眼的少女,苦笑道:“要不,咱们改日再练?”

他总觉得红韶有些心不在焉的,可是自己又不好说什么重话,毕竟她是个姑娘家,可能经不起几句重话就要掉眼泪了。他又没教过别人,更怕拿捏不好分寸,说话伤了红韶。

少女缓了口气,又重新握住问剑仓颉,嘟起小嘴,认真道:“不,就今天练。师兄,咱们再来一次!”

其实少女的确不是第一次握剑,她只是过于紧张了些。也不知怎么,云梦姐姐教剑,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反而到了“名正言顺”的师兄教剑时,自己却又无法专注于剑法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师兄身上了。

可是,看样子师兄有些失望。她得赶紧振作起来才是,少女怀揣着这样的心思,加重了手中的力道,牢牢握住仓颉剑柄,皱起个眉头,如临大敌的模样,有些可爱。

李子衿忍住笑,也重新握起剑鞘,他如今还不敢直接以翠渠剑跟小师妹“对练”,倒不是怕自己伤到她,这点分寸李子衿还是有自行能够把握住的。

而是面对剑鞘的红韶都已经时常害怕得睁不开眼了,若自己真握剑,让少女直面白刃,恐怕她会更加手足无措吧。

红韶重新出剑,这一次,少女格外认真。

李子衿以翠渠剑鞘借剑,帮助她稳固剑术基础,自然是先从谢于锋教过的剑法十三势开始练起。

十三种剑招,作为天下各门各派剑术的“根基”,是每一位剑修都需要笃实的基本功。

他自己也是从这个过程过来的,虽然起初会枯燥一些,可练剑就是如此,修行亦是如此。

想要变强,成为地仙、天仙,甚至是飞升天界。那么就需要为之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努力。

修行之路荆棘遍布,风浪铺天盖地,非常人所能承受之重。

所以李子衿每次看见小师妹不想练剑,也不会过多催促,到了如今反而更加出于“放养”的心态,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也不勉强。

毕竟他是吃过这些苦的,知道何其不易。

只不过,比练剑更难的事情,是修心。

修行人,修力尚且可以一步一步来,修心却更为艰难,更为虚无缥缈、无迹可循,毕竟修心一事,没有办法时时刻刻以一套标准来自我检阅。

少年侧过身子躲过直冲他面门的一剑,微笑道:“很好,这次比之前漂亮了许多,干脆利落的一剑!”

“真的?!”听闻夸奖的白衣少女难以掩盖心中的欢喜,笑得合不拢嘴。

李子衿如实说道:“真的,保持刚才出剑的状态,屏气凝神,再来一次。”

红韶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按照师兄所说,再度出剑。

聪明伶俐的少女,后面两件不再瞄准李子衿面门,反而是脖颈和胸口处。

李子衿微眯起眼,用剑鞘抬开小师妹瞄准自己胸口的一剑,又说道:“可以嘛,已经晓得变招了。进步很大。”

当初在无定山竹林小院外练剑时,谢于锋从不吝啬对自己的夸奖,虽然恩师谢于锋总是说自己天资愚钝,需要付出别常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别人的修为境界。

可哪怕是李子衿做了一件在自己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时,谢于锋同样会夸奖他。

比如,今日比昨日,多出了几剑,比如,今日比昨日,早起了一些。再比如说,今日比昨日,出剑速度快了一丝,力道大了一点,步伐稳了一些······

而谢于锋的这些夸奖,无一不给了少年莫大的鼓励。

这些话,是支撑着李子衿初入剑道之时,对于练剑时刻保持兴趣,并且让这种兴趣支撑着自己日日保持高强度练习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若没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夸奖和赞叹,那么李子衿哪怕依然坚持日日练剑,可却会丢失许多出剑的自信。

“剑客不能没有自信。”

这是隋前辈说的。

老头子跟李子衿相处的时间不多,几年里面,也就三两个月会出现在郡守府附近一次,之后带着李子衿缩地成寸去往太平郡后山,喝酒聊天。多是少年对老人讲些近来发生的趣事,而老人就只是闷头喝酒,安静听着,偶尔会出言搭上两句话。

那位早已飞升而去的隋老剑仙,留给李子衿的话并不多,可字字珠玑,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

譬如剑客可以境界输人一筹,但出剑的气势决不能弱于他人,要有一剑递出,无论身前何人,几人,都要光芒万丈,要他们避其锋芒。

恩师谢于锋对于这点,也有跟隋老前辈极其相似的一句。

剑术可以输,剑骨不能碎。

李子衿回过神来,看着出剑不停的少女,情不自禁嘴角上扬,看在红韶眼中,那个笑容阳光和煦,如沐春风。

结果便是这一剑走神,刺得又偏又倚,让人啼笑皆非。

那个手握翠渠剑鞘的青衫少年剑客,不知道少女哪里又出了问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连绵不绝的剑招,又给刚才这么一下心猿意马给破坏掉了,剑招一断,此前所作出的努力便形同虚设,废了半天功夫才捕捉到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出剑的“感觉”,就这么从白衣少女的指缝中溜走,再想抓到那种“感觉”,可半点不容易。

李子衿忽然就有些焦急,好像他比红韶自己更在乎她的剑术提升一样。

刚才的白衣少女,身上隐隐都带有剑骨的模样了。

李子衿可以肯定,如果保持着那份出剑的姿态,再坚持一会儿,说不定就能未辟识海,先悟剑骨,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天分、时机、运气,缺一不可。

在观少女出剑连绵不绝,姿态气象惊人以后,他甚至都不再出声夸奖,不敢有丝毫的打扰,就是担心自己一旦开口说话,便会“赶走”红韶身上那份出剑的“感觉”,也可称之为“意”。

“分明已经快诞生剑骨了······”李子衿神色失落,师妹的损失,在他眼里好像比自己的损失更为可惜。

“对······对不起,师兄,我又走神了。”红韶一剑刺偏以后,自已也有所察觉,刚才仿佛萦绕于手臂上的奇妙感受,荡然无存。

不过暂时还不明白何谓剑骨的少女,不是为失去了某种不明所以的机缘道歉,只是为自己的失神道歉。

她什么都不怕,唯独怕师兄对自己失望。

与两人一墙之隔的岑天池一边往嘴里送着瓜果,一边饶有兴致的“隔墙有眼”,看着胡同中的一人一妖,一师兄,一师妹,有些好笑。

温婉女子轻笑一句:“照这样练剑,怕是只练得成一门剑术,‘双剑合璧’。”

是取笑那同为精魅出身的白衣少女,心思不在剑,而在人上,哪练得成什么剑术,除非双修,那倒有那么一丝丝的机会。

不过······倒不是说那白衣少女天分不好,恰恰相反,一个还未开辟识海的“肉体凡胎”便几乎已经一只手抓住“剑骨”了,这何止是万中无一,简直是百万千万也无一的旷世之资。

这份剑道天赋,甚至远超那个正在教剑的青衫少年剑客,他已经算是难得一见的修道种子了,对于剑术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假以时日,必然能够成长为一门足以在一州山水开宗立派的人物,是百年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只是,他似乎自己不知道呢。

白衣少女学得没问题,青衫少年教得也没问题,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岑天池独自坐在一张面朝墙壁的椅子上,忽然掩嘴而笑,自言自语道:“可能是‘情’字出了问题。”

伙计阿牛正好在旁边一张桌子上抹桌面,看见掌柜的自顾自地坐在那边,面朝墙壁,自说自笑,瞬间感到毛骨悚然,觉得自家这位掌柜该不是中了邪?被什么不干不净的东西上了身?

岑天池翻了个白眼,亦是风情万种的姿态,转过头瞪了站在原地发呆的伙计阿牛一眼,没好气道:“愣着干嘛,还不快去做事,你中邪了不成?”

在伙计手忙脚乱地离开后,温婉女子再转过头,发现师兄妹二人竟然已经不在与韶华酒馆一墙之隔外的巷弄之中了。

下一刻,她又翻了个白眼,收起了那门“隔墙有眼”的小神通,转头看着那个青衫少年剑客,满脸微笑地朝他递过那盘从宗门晚辈们那里搜刮来的仙家瓜果,说道:“要不要尝尝?鸿鹄州特产!”

————

夜幕降临,红韶已经入睡,而李子衿还在屋中细细翻阅从韶华酒馆掌柜岑天池那里借来的一本“鸿鹄典”。

这本书类似于之前在金淮城时从书铺老先生那里借来的那本“金淮县志”。

只不过,眼前李子衿手上这本,记录的可以一整座鸿鹄州的历史,书本的厚度,足足有十几本金淮县志那么厚。

若真是要一页一页,逐字逐句的阅读这本“鸿鹄典”,恐怕少说也要花去李子衿大半年的时光,还得是日日耗费大量时间在看书一事上,别的事一件都做不了的情况。

少年自然不可能如此。

此番借阅此书,李子衿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打算避免在金淮城中碰到的一些个令他不知所措的情况。

比如在处理乔宏邈这件事上,少年自认为欠缺考虑了些,以至于自己出手晚到白白欠下折花楼楼主一个天大的人情。

甚至因为此事,还在折花楼丧失了一道可以保命的无上剑气。

这件事的严重程度,几乎可以看做为他“少了一条命”。毕竟有那道无上剑气在身,九境之下皆可一剑斩之,这是隋老剑仙离开前亲口所说,这件事也在面对韩翦和长眉道人时得到了印证。

当时隋老剑仙借了三道剑气给少年,只说这三道剑气,只能在必死之际使用,可护你数年周全。

现在回想起来,“数年”从隋老前辈嘴里说出来,会不会过于草率了一点?

毕竟距离太平郡灭亡,如今也才刚刚过去一年的时光而已。

然而自己身上的三道剑气,竟然就已经全部用光了。

所以缺乏了这道“护身符”,李子衿今后行走江湖,需要格外小心,那么摸清鸿鹄州的情况,就显得极为重要。

至少,下一次,绝不能在自己对对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迫与对手必须分个生死。

其二,是之前在金淮城之时,临行前夜,金淮书铺那位老先生夜里忽然把李子衿单独喊道书铺里,交代了几件事。

虽说老人是将几件事,拆分开来说的,可少年认为,那几件事终究可以判定为一件事。

这件事,是困惑了一座鸿鹄州上百年的“疑难杂症”,属于让整座鸿鹄州的世俗王朝乃至那些山上仙宗都束手无策的不治之症,而且其艰难程度,甚至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无他。

只说一座鸿鹄州,几乎所有的神庙,都在日益衰退,走向灭亡。

鸿鹄州那些神祇,他们从一州子民身上得到的香火,一日不如一日,而且这种损失对神祇所造成的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

失去信仰的神灵,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长久,只能一年一年吃着老本,终有一日会坐吃山空。

直到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信仰它的信徒失去这份信仰。

到了那时,那位曾经的神祇,便会如同炼气士身死道消一般,金身化为齑粉,神识烟消云散。

除却鸿鹄州的一州神灵处境日益艰难。

鸿鹄州所有的炼气士,包括那些名字被记录在宗门谱牒上的山上正统仙师,以及一些个游荡在山林、俗世中的野修、散修,他们的境界高度,也都在不断往下“矮”。

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点,只需要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是鸿鹄州所有的山上仙宗,他们招纳弟子的要求,几乎每一年都在降低,一开始会对一些有修道之梦的凡人,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定,最后根据每一个入选之人的各方面条件,做出极为严苛的取舍。

只说身为鸿鹄州山上仙宗一州执牛耳者的山海宗,便对入门弟子有着诸多的要求。

不仅要有一定的修道资质、根骨,还要对道教典籍有所涉猎,更要求弟子的心性不能够太过于追名逐利。

这还仅仅是对于外门弟子的要求,若是山海宗的内门弟子或是祖师堂嫡传,其考核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几乎已经不是要求一个食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成为山上仙师,而是要求他们成为圣人贤人了。

这怎么可能呢?

人非圣贤,在跻身元婴地仙之前,都是需要一直食用五谷杂粮来维持生命的,又岂能完全脱离俗之一字。

食人间烟火而长大成人,又岂能完全不食人间烟火?

只不过就连要求如此严苛的山海宗,每一年都在降低选拔入门弟子的要求,鸿鹄州其他的山上仙宗,更是纷纷效仿,这也是如今鸿鹄州一州山上,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关键症结所在。

炼气士是比以往更多了,可宗门内也变得良莠不齐,更有甚者凭借“关系”、“手段”、“利益”,哪怕是修道天赋奇差无比的炼气士,也能够靠食用丹药,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一部分境界,来蒙骗那些山上仙宗替入门考核把关的仙师们。

滥竽充数的情况同样日益增多。

不是这些宗门不愿意恪守传统,宁缺毋滥,实在是如果不降低一些个要求来广招天下炼气士作为入门弟子,那么再过十年、数十年,一宗便会逐渐灭亡。

或者退一万步说,宗门内境界高达金丹、元婴之上的地仙,可以凭借修为境界,多活上百年,可门内那些境界一年不如一年的弟子呢?他们修不到金丹境,就只如凡人一般,除了比凡人会一些术法神通,有不俗的杀力之外,百年过后不都是一捧黄土?

在告诉了李子衿,鸿鹄州如今的艰难现状之后,书铺老先生还对李子衿说:

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

香火,需要被继承。

无论是神灵,还是那些山上仙宗,亦或是世俗王朝、藩属小国。

哪怕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他们的香火同样需要被继承,只有将前人的火焰不断传承下去,这份意志才不会磨灭。

对神灵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信仰的传承。

对国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国祚的延续,亦是王朝的传承。

对山上仙宗来说,香火传承,是道法、神通、技艺的传承,爷是延续每一宗那位最早时候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延续他的“道”,是“道”的传承。

对书院来说,香火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是思想的延续,是传统文明的发扬光大和后继有人,也是肩负家国能够日益向前的读书人心中那个“为万世开太平”的美好愿景的传承。

这些香火传承,看起来都有些“不自量力”,非是一人能够做到的,可若鸿鹄州人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愿景,终有一日,总能做成。

当晚,李子衿听了很多,想了很多,少年问道:“先生既然不是鸿鹄州人士,何以如此挂念鸿鹄州?”

老人咳了声,用沙哑的嗓音,轻声说道:“不止鸿鹄州是如此,其实仓庚州,扶摇其余几州,乃至一座扶摇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百仙谱上的神灵全都陨落,神位皆空,世俗王朝纷争四起,战火飞扬,百姓民不聊生。山不压海,龙不治水,君不顾民。老朽定然不会坐视不管。”

李子衿欲言又止。

老先生又说道:“我相信,‘你’也不会。”

————

有轻微敲门声响起,李子衿合上那本晦涩冗长的“鸿鹄典”,起身举着烛火,走到房门处,轻轻拉开门。

“不知姬姑娘深夜到访,所为何事?”李子衿疑惑问道。

女子先是踮起脚尖,越过李子衿,向屋里望了一眼。准确地说,她是看了眼屋内床榻之上,正在熟睡的少女。

在确定少女已经睡着之后,姬无双这才放下脚,支支吾吾道:“李······李公子,你还没睡啊。”

由于看了大半夜书,少年的脸色有些疲倦,自然没什么笑意。瞧在姬无双眼中,便是他神情严肃,像是在脸上写了生人勿近四字一般。

可女子想要见一个人,哪怕是有条条框框,她也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打破它们,譬如李公子脸上的“生人勿近”四字,姬无双就用“如今我和剑仙前辈,自然是不算生人”来安慰自己。

反正,生人勿近,不是生人了,不就可以近了?

女人的逻辑便是如此。

李子衿好笑道:“姬姑娘看我这样子,像是在梦游么?”

少年一副把天聊死的模样,显然是已经下了逐客令。

也不知道为何,自从有了明夜这个前车之鉴,如今的李子衿碰着了女子,首先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而远之。

否则被那些女子天天念叨“色胚”,多多少少有些烦人,若只是如此倒也就罢了,他倒是可以一笑置之,只当做是玩笑。

可少年怕的是以后见到了心上人,她也从那些不明所以的女子口中,听了那么些添油加醋之后的只言片语,错把自己误会成那登徒浪子,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就像明夜一样,自己分明把她当做好朋友,可那位少女呢?总是一口一个“色胚”的喊着自己,时间一长,仿佛还喊顺口了似的,越喊越起劲。

当时在不夜山,李子衿就找机会拼命解释过此事,得知少女明夜是因为在鲲鹏渡船之上,看到自己跟渡船侍女鸢儿姑娘时常一起散步,所以一口一个色胚的喊自己。李子衿就解释,说他初次乘坐仙家渡船,有诸多不明白的规矩,要请教鸢儿姑娘。又说在鸢儿姑娘的帮助下,替他钓到了一只金甲龟,卖了好些神仙钱。所以出于感激,从那个时候起,李子衿就一直把鸢儿当做可以结交的朋友看待,跟朋友一起吃饭,散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么?怎么到了明夜眼里,就成了色胚?

可惜后来越描越黑,李子衿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在明夜眼中的形象以后,只能是吃了哑巴亏,不再自讨没趣。

所以后来,再碰上了女子,少年都是保持一丈以上距离,目不斜视,言简意赅,绝对不让对方有万分之一误会自己的机会。

他觉得这样一来,果然就没人再像明夜一样,一口一个“色胚”地喊自己了。

可少年不知道的是,他这样的举动在姬无双眼里,反而显得相当的老成持重,属于正人君子中的正人君子,更讨女子喜欢。再加上姬无双又误把李子衿当做一位深藏不露的剑仙,又对她有救命之恩,所以昨晚在山洞之中,那个拖着碧绿长剑独自往回缓缓前行的青衫背影,便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才会有今晚的深夜来访。

假装听不出李子衿语气的姬无双反而自顾自说道:“既然李公子还未休息,不知道公子能否陪我散散心?”

李子衿转头,透过窗户看了眼天色,喃喃道:“可是,都这么晚了。”

“若是公子觉得无双给你带来困扰,那就算了······”姬无双微微低头,脸上有些委屈。

那青衫少年哑口无言,又不想太过伤人,赶紧解释道:“不是,没有困扰······”

姬无双又不等李子衿说完话,赶紧转头换了一副欢喜的表情,说道:“这么说,李公子愿意陪我出去走走咯?”

李子衿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来是怕两人站在房门口你一言我一语的,待会把小师妹给吵醒了。二来也是少年脸皮薄,又容易心软,经不起女子磨。

方才那姬无双眼看着都快要掉下眼泪来了,他一眼就瞅着不对劲,李子衿最怕这个,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想着那就陪她出去走走。

绝不能走太久了,就走半炷香!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少年和女子,夜里漫步于洪州城的街道之中。

尽管李子衿不情不愿地出来,可在姬无双问他,咱们往哪儿走的时候。少年径直选择了往城北去的方向,那是韦府的反方向,他知道城南梨花巷韦府那边,有姬无双极其痛苦的回忆。

虽然少年不明白,被那黑碗、法阵剥离生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可他好似生下来,就能够对他人产生共情,知晓别人的喜怒哀愁,不愿轻易触碰他人的伤口。可以由衷为朋友的喜悦而喜悦,也可以对素不相识之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加以怜悯。

用谢于锋的话来说,李子衿天生就是练“共情”剑法的料。共情是一种天分,并非人人都有。

对世间万物产生共情,才可以真正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做一些极其艰难却又不得不做的抉择。

譬如,杀一人以利天下,只消看做抉择之人,究竟是将自己放在“一人”之中,还是“天下”之中。

两人漫步走到洪州城北边,由于夜里不能出城,所以他们最多在边缘地带逛逛,不能够到城外去了。

姬无双有些遗憾,原本她是想跟这位李公子,到城外那片梨林去看看呢,听闻冬末春初之时,洪州城外的月牙泉,漫山遍野的梨树都会开花,景色宜人,最适宜······最适宜跟心上人一起观花景,聊心事了。

不曾想,李子衿瞥见洪州城城墙下,有一截阶梯可以登上城墙,少年忽然来了兴致,加快脚步走向城墙下。

无须言语,姬无双自然跟在他身后,只是不明白他要做什么,

城墙之下,有两位守夜官兵,瞧着年纪不大,十七八的模样,未及弱冠。两人坐在地上背靠着墙,正在谈天说地,打发百无聊赖的守夜时光,避免自己打瞌睡。

看见李子衿和姬无双朝这边赶,其中一人忽然止住言语,跟身旁那位同僚使了个眼色。

后者立马起身,微微皱眉道:“你们是什么人,这么晚了,到城门这里做什么?”

一般情况下,洪州城的官兵不会对百姓如此戒备,只是那青衫少年,身后背着把剑,虽然郑国朝廷并未颁发禁武令,但面对这些行走江湖的剑客,官兵们一向不太待见。

毕竟最爱惹事的,就是这些江湖中人。

时常有人,仗着自己有点本事,目无王法,不是肆意出剑,就是肆意挥刀枪戟的,可能这样的人,还会口口声声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站在所谓正义的一边,以“侠客”自居。

每次惹完事,就需要官兵们去收拾烂摊子,说不得还要因此负伤或是身死,毕竟官兵就只是官兵,而剑客,却有可能是那山上炼气士之中的剑修,要是倒了八辈子霉运,说不得还能碰上难得一见的“剑仙”,那边真的是前去送死了。

所以两个待在城门下守夜的官兵,都对那青衫背剑的少年剑客,没什么好脸色。

李子衿倒也不介意,只是伸手指了指一旁的登城阶梯,笑问道:“两位大人,我们是住在城西韶华酒馆的客人,夜里出来散散心,想问问你们二位,现在还能登城么?”

其实根据郑国律令,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要不是战时,那么平日里哪怕是夜半三更,有城中居民想要登上城墙,自然没有问题。

只不过,李子衿恰恰是个剑客。

而郑国的官兵,又恰恰对于剑客有偏见。

其实不止是郑国官兵,甚至不止是郑国人,其实扶摇天下人,尤其是凡夫俗子,对于剑客、剑修,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偏见。哪怕他们面对剑仙,会低声下气,会阿谀奉承,可打心眼里,依旧有不少人不喜欢,或者说是厌恶剑修。

譬如在不夜山,当时那个假冒农家外门弟子的姜襄,就曾向李子衿坦言,他最烦一些个整日把自己是剑修挂在嘴上,好像有剑修这么一层身份,便高人一等,可以横着走,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了一般。

而偏偏这样的人,剑术还稀烂,丢完人现完眼之后,别的本事没有,向长辈告状的本事倒是炉火纯青。

那才是真的教训完小的又来个老的,教训完老的又来个老不死的。

这样的家伙,把用剑之人的名誉都给糟蹋完了。

他们才是天下人看不惯剑修的罪魁祸首。

可世人哪有那么多功夫去深入了解你是怎样的剑修?

多数人,翻一本书,就看一层皮毛,莫说深剖其骨了,就连血肉都不愿意花点功夫去瞧瞧。

做一件事,就完全靠“惯性”,只有抡起膀子的第一刻是有力的,再往后,全是余劲。那些余劲,就如鸿鹄州的香火一般,只会越来越少,最终完全消失。

看一个人,就只凭第一眼便在心中认定那人是好是恶,哪有心思和功夫去听人解释,就事论事,更是不可能的。当人眼中有了偏见,一切言论在那人眼中,皆是借口,是掩饰。

姜襄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都已经极其有所保留了,毕竟他没有告诉李子衿,自己剑挑过许多宗门的祖师堂。

身为剑修,姜襄看不顺眼很多人,但是迄今为止,只剑挑过那些剑宗的祖师堂,对于炼气士中其他分支的山上宗门,便是遇见他瞧不顺眼的了,姜襄也懒得管。

可能是对方不配让他出剑。

也可能是他觉得身为剑修,不打剑修就有些欺负人。

还可能是一种更为伟大的愿景,只是姜襄不说,便无人知晓。

“不能上了,赶紧回吧。”另一位官兵不耐烦道。

李子衿嘴角抽搐,他会有此问,真就是完全出于礼貌,看见有两个守城官兵恰好在此,那么自己即便想要登上城墙,先与对方打声招呼,算是礼数到位。

其实他方才在翻阅那本“鸿鹄典”之时,恰好就看到了郑国律令,连带着把金淮城和洪州城两座城的律例也一并熟悉了遍,自然知道自己和姬无双是可以登上城墙的。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被这两位官兵严词拒绝。

姬无双赶过来,犹豫片刻后向前一步,说道:“据我所知,只要非是战时,郑国所有的城墙都是对民开放的,而且立春之后,更是鼓励城中百姓登城墙踏青,现在非战时,岂有不让我们登城之理?”

身为姬家人,哪怕是旁系血脉,姬无双对于郑国的了解,仍然是不输给任何一个郑国官员,更别说是下面这些最底层的官兵了。

就算是让姬无双把郑国律令倒着背上一遍,女子也不会有半点含糊。

李子衿有些讶异地看着站在自己身前的女子,侧颜倒是与苏斛有几分相似,遥想当时,自己和苏斛初入燕国无定城时,苏斛也是这样站在自己身前,跟无定城的守城将士据理力争的。

看着姬无双一改跟自己讲话时的唯唯诺诺。少年剑客出乎意料地对这位姬家唯一的后人改观不少——至少,他已经彻底不再一看到姬无双,就想起她之前猛踹自己那几脚了······

那位官兵被姬无双怼得无话可说,却又不好对一个女子发作,便只能拧头瞪了那青衫少年剑客一眼,呵斥道:“说了不准上就是不准上,你们赶紧回吧。”

说完,两个官兵都将手轻搭在腰间狭刀刀柄之上,俨然一副多说无益,再说就要动手的模样。

姬无双不退不惧,皱着眉头,正要继续跟他们好好“说道说道”。

“算了。”李子衿轻声说道,“姬姑娘,既然他们说不行,那可能是真的不行,咱们回吧。”

“可是。”姬无双欲言又止。

李子衿摇了摇头,她也只好无奈作罢,只是离开之前,还不忘转过头瞪了那两个官兵一眼,觉得哪有这样的人,半点道理也不讲,分明可以让她们上去的,真是不可理喻。

两人沿着来时的路,逐步往回走。

可经历了刚才那一幕,少年反而不急于赶回客栈了。

看着姬无双的侧颜,李子衿想起了苏斛。

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啊。

身为剑修,已然如此艰难,要被其实是同类的人族,带着偏见对待。

那么身为妖,苏斛行走江湖,又该遭受多少横眉冷对,千夫所指?

在不夜山中,李子衿就已经感受到了人族和妖族之间微妙的关系,比武台上那几个妖族,分明是有实力可以打赢那几个人族修士的。

偏偏由于在场观看比武的人,有九成九都是人族,而极少数的妖族,还只能幻化人形不敢以真面貌示人。

所以那些妖,最终选择“惜败于人”,是打不过吗?是没得选。

起初,李子衿不明白,既然上了台,又不能赢,那还费力气去比试做什么。

直到他亲眼看见一个人族修士,从怀中摸出一只锦囊交给那只花妖。

修道不易,妖也需要神仙钱。

原以为,山上神仙也好,世间精魅也罢,踏上了修行路,从此便可以只望长生,只走大道。

没想到自己也成为炼气士之后,再来重新审视这一切,才发现无论是人还是妖,还是神灵、鬼魅。

皆囿于“人情世故”里头,只能走些羊肠小道。

正如那考榆坊的师师姑娘那句“出淤泥怎能不染?”

你我从烟火中来,又岂能不染尘埃。

最新小说: 女总裁的绝世兵王 大道破天 我的情敌信息素过敏 我家小师妹天下第一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列表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从龙女开始修仙 遗珠放飞自我的带娃 武侠世界的慕容复慕容复东方晴 契约成婚,总裁宠妻30天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