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坂即现在的大阪,在另一个时空明治维新时,忌于“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讳,所以于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为“大阪”。
大坂城号称是难攻不落之巨城,是丰臣秀吉心血结晶之城,三面环水一面面山,天守阁高耸入云,城池广大粮草充足。
原来的大坂城只是南面没有护城河,防守薄弱,为此特地建筑了真田丸。
德川家康的大坂冬之阵后,把丰臣家打的魂飞魄散,捏着鼻子自废武功,把护城河也填了,真田丸、二丸、三丸也拆了。
到第二年大坂夏之阵的时候,就像被扒光一样的歌姬,任德川家康拿捏,丰臣秀赖与淀殿母子在粮仓里自杀。
战后大坂城重筑,1619年幕府以大坂城为天领(直辖领),废除大坂藩。
因为是直辖领,加上大坂城收入颇高,不缺钱粮,故而重建的大坂城比原来的还要雄伟。
作为离京都只有80里的大城,也是对公家的威慑。
相比德川幕府故意为之的,京都城破烂不堪。大坂城才是最适合的驻军和决战之地。
当年的大坂城之役以德川家登顶,战后不久,德川幕府颁发了一国一城令和武家诸法度。
每名大名只可以拥有一座城堡(只有少数大名的支城被保留)。
记住网址
及限制筑城,增筑城堡必须得到幕府的批准,条例实行后不少城池被迫清拆。
所以红武军的一路行军才这样顺畅,一个藩就一座主城。
拿下后,这个藩就基本结束了,别提多爽了。
这些具体的情况,参谋部整理好后上报到汪鹏这边,他看完也是恍然大悟。
还以为京都是什么大城呢,原来就是个变相软禁公室,给伪天皇搞的大监狱而已。
果然还是有参谋部好,哪怕是拾人牙慧的草台班子,也比所谓的大佬拍脑袋定策来的稳妥。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要是听汪鹏自己想当然的瞎指挥,估计又要闹笑话了。
大坂城的商人、百姓之类的基本上都跑光了,现在就是一座大兵城。
二十几万的大军,一日不停的在加固防御工事,打造相关的守城器械。
从西条盆地逃脱的长洲藩大名毛利秀元,不愧是名将家传。
逃跑逃的很有章法,不但嫡系手下上万人全部安全撤出,还把联军的作战粮草物资给带上了。
一路虽然狼狈,但是不缺粮食就好办,反正到了大坂城也不会缺粮,所以照饱吃。
原本供应十万人的粮草捉襟见肘,现在一万人吃,怎么都够,还促促有余。
一路上还收编了不少难民,备用武器也不缺,都给武装上了。
最后撤到大坂城的时候,士气还挺好,人也有两万多了。
德川家光亲自迎接,也给足了这个西南大将的面子。
毕竟只有他才真正和红武军交过手,作为总大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