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的娘家兄嫂找来了,不是因为还顾念着一丝血脉亲情,而是为了继续趴在柳氏身上吸血。
柳氏不认他们,他们在与柳氏发生争执的当口,居然直接就把柳氏给拉扯的摔倒在地。
柳氏因此早产加难产,如果不是李婆子为人厚道,早早就给她请了大夫过来,柳氏大概率会非常凄惨的落一个一尸两命的结局。
鬼门关里走了一遭之后,柳氏活得就有些战战兢兢的感觉了,李老三陪着她的时候还好些,李老三一走开,柳氏就会没来由的心情烦躁、惊惧不安。
李婆子觉得她可怜,这些天李老三寸步不离的守着柳氏,李婆子一直都没有发表意见。
可问题就在于,任何事情,它都得有个分寸、有个期限。
如今正是秋收时节,家里原本就忙的不可开交,柳氏赶在这个时候生孩子,她的娘家兄嫂又是那么一副不省心的样子,为了照顾以及保护柳氏,他们家每天起码要留两个大人在家守着。
这种情况下,李老三要是再天天啥也不干,那他们家的活计,岂不是就要全都落在三房之外的其他人身上了?
这对其他人来说难道就公平了?
“以后小十和你媳妇儿你都自己照顾吧,你二嫂那边我会跟她说,让她只负责每天给你媳妇儿做好吃的。”
李婆子此言一出,李老三顿时苦了一张脸。
换尿布、洗衣裳什么的,他是真的不会做啊。
“娘。”
“你喊我也没用。”李婆子斜睨着他,“现在是啥时候你不知道?家里人一个个忙得都跟陀螺似的,你倒好,就天天往你媳妇儿跟前儿一杵你就赢了?”
李老三臊的黑脸泛红,这几天他确实做的有点儿过分了。
一开始他媳妇儿还没脱离危险期,家里人谁也没有抱怨过他不去干活儿,他守着柳氏,家里人也都是一副他理应如此的样子。
可现在柳氏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他再不去干活儿可就说不过去了。
他自己每天守着自己身体虚弱的妻子,脑子里乱糟糟的,一次也没有顾上琢磨这些事儿,他娘身为李家的大家长之一,却是肯定要时刻注意着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的。
“娘,要不、要不您还是让我下地去吧,这换尿布洗衣裳啥的,这活儿我真干不来啊。”
李婆子也没有非得刁难一下李老三的意思,她斜瞥了一眼自己儿子,“那你自己去跟你媳妇儿说。”
也不知李老三是怎么跟柳氏说的,反正打从八月十三开始,李老三就没有再继续窝在家里了。
照顾柳氏和小十的人变成了李淑的二嫂韩氏,李婆子则是操办起了家里近二十口人的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的待遇,在李家只会出现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
除此之外,李婆子还会提高家里人这段时间的伙食标准。
忙碌了大半个月,李家总算把地里的所有粮食全都顺顺当当收进了自家的粮仓里面。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忙碌就此终结。
接下来,他们还要花上几天时间翻整土地,把埋在土里的植物根系也给刨出来、晾干了带回家里,留着以后当柴烧。
做完了这个事儿,李家人还要和村里的其他人家一起,去山上摘野果和坚果。
这个摘野果和坚果的活动年年都是村里统一组织,谁家去哪里、收什么,都是村里事先规定好的。
当然,这项活动能够年年如此和谐的延续下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燕山村的王里正是个非常厚道、非常公正的人。
他不会偏颇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所有村里人,他全部都做到了一视同仁。
值钱的先收,不值钱的靠后。
谁家出的人多,谁家分的东西就多。
家里没有壮劳力可以上山干活儿的,他也不会真就一点儿不给。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吃亏,王里正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
如此一来,村里人对王里正倒是全都信服的很。
和村老的其他人家一样,老李家也是只把自家已经成年以及即将成年的家庭成员给派了出去。
为防柳家人突然找上门耍无赖,李老汉和李婆子没有和往年一样,带着孩子们一起上山。
老两口儿商量了一下,最终就只派出了李老大两口子、李老二两口子、李老三、李大郎、李二郎、李三郎。
十三岁的李老四和十二岁的李四郎,以及比四郎更小的五郎等人,李婆子把他们全都留在了家里收拾菜园子。
晒菜干、腌咸菜、泡酱菜、积酸菜、翻整土地......样样都是活计,都得有人出力。
至于李淑,这孩子看似安分乖巧,其实却一直在做往外偷渡粮食以及坚果的事儿。
农忙时节她不用下田,没有大郎他们跟着,李婆子也不放心她上山,所以这孩子这段时间就一直围着自家老娘打转。
李婆子做饭,她就帮着拔棵葱、烧个火什么的,李婆子做其他事儿,她就自己一个人坐在李婆子的视野范围之内,或是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或是学着二嫂韩氏的手法慢慢打络子。
李婆子不知道自己小闺女一直见缝插针的往外偷渡各种东西,她所看到的,就只有李淑的乖巧可爱。
也因此,李婆子这段时间没少跟李老汉夸奖他们的宝贝闺女。
“对了,小宝,思和从州城回来了,他说让你有时间了就去找他玩儿。”燕山村收完坚果、野果的第二天,去镇上送坚果和野果给祁老大夫、顺带跟他学习医术的李老四,给李淑带回了祁思和的一句口信儿。
李淑放下手里打好的络子,“等收完莲藕的吧。”
莲蓬可以摘了的时候,李老汉就已经第一时间跟里正说了莲子、莲藕可以食用的事儿。
里正听他说完这事儿,立刻就让人去隔壁县,请懂行的老师傅过来,给他们村儿做了好几个结实耐用、成本又低的木筏子。
木筏子做好之后,里正又先后两次,悄摸儿带着会水的村民,去了村西的水塘摘莲蓬、收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