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温殿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并天下 > 第九十九章 治国方针

第九十九章 治国方针(1 / 1)

“启奏天家,西征大军已经开始撤军,中郎将常惠拟定的有功将士名册在此,请天家过目!”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说完之后,将一份绢帛写就的奏议递给了小黄门,而后呈递给刘洵。

刘洵只是简单的看了看,明白虽然霍光在朝议上向自己奏报,但肯定已经与朝中众臣商议妥当,奏报自己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自己这个大汉皇帝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决定权。

于是,刘洵只是略略看了看,便直接盖上了天子玉玺予以认定。

接着,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呈上了此番出征汉军将士的封赏方略,刘洵同样是简要看了一番,便直接盖上传国玉玺予以确认。

而后在朝议之中,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接过了话语权,与众臣商议起大战的善后事宜。

霍光说道:“此番大战,虽然我大汉王师取得大捷,但是朝廷也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军械。这一点,我和大司农将各司其职,尽快恢复朝廷的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朝廷封赏有功将士需要大量的钱财和功勋,朝廷也要早做打算,绝不能寒了有功将士的报国之心……”

“此外,朝廷也要加强蒲类后国和乌孙国境内的驻军兵力,此战已经将我大汉雄威宣扬到了四海八方,朝廷就要顺势博取最大的利益,将西域能够达到的要隘全部拿下!”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站在大殿之中慷慨激昂的演讲着,不但文武百官为之振奋,就连刘洵也是心情澎湃,不由得赞叹道:“霍光不愧是国之干城,能够总揽朝政绝不是巧合,而是天纵奇才!”

的确,大汉帝国的国政事务可谓是千头万绪,特别是在这场旷世大战之后,国政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置,军需器械、粮草囤积、大军将士的伤亡抚恤、有功将士的封赏、西域边防的重新整顿、对西域各国的国策调整等等,每一条都是棘手的难事,可是在霍光手中却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很快就能拿出对应的方案。

刘洵听着霍光那激昂的话语,对霍光的才能非常欣赏,甚至将霍光认定成大汉柱石的存在。

不过,刘洵一想到霍家那滔天的势力,心中便升腾起一阵阴霾,同时还有遗憾。

朝议进行了许久,在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主持下,将此番大战的善后事宜全部商议妥当,其效率之高、手法之老练,让刘洵叹为观止。

回到宣室殿之后,刘洵心中也开始反思起来。

如今在这未央宫之内,刘洵已经开始小心翼翼的培养自己的心腹,自己的地位也逐渐的趋于稳定。

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对刘洵稍稍放松了戒备,也开始将一些不打紧的政务呈报给刘洵定夺,以便彰显自己忠臣、能臣的形象,也为了保持与刘洵良好的关系。

对于霍光的心思,刘洵可谓是心知肚明,虽说霍光呈报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务,但是俗话说得好:苍蝇肉也是荤菜,总比什么都没有要强。

于是,刘洵也趁着这些机会开始锻炼自己的执政能力。

自登基以来,刘洵便不断学习此时的战法,以及行军作战的知识,同时还不断学习大汉帝国的种种史料。

也正因为如此,刘洵心中始终充满着豪情,名垂千古的大汉帝国就在自己手中,即便有霍家的存在,使得刘洵如坐针毡,但是依旧改变不了刘洵身为大汉天子的事实。

刘洵也相信将来总有一天,自己能够彻底掌控大汉这个强大的帝国!

夜色降临之后,刘洵身旁的小黄门都退出了寝宫,偌大的寝宫之内只剩下刘洵自己一人。

此时,刘洵终于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执掌大汉政权的事情。

刘洵明白,如今自己还没有能力扳倒霍光,距离自己真正执掌大汉帝国的时机还早得很。但是刘洵始终信奉一点,那就是完事都要及早做准备,绝不可仓促而上!

所以,刘洵此时便开始对大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进行思考。

此时的大汉正处于全面上升期,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军事实力,都处于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增强的状态。

不过对于刘洵来说,大汉帝国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此时大汉帝国的政治制度有着非常严重的隐患!

朝廷上下太过依赖于门阀士族,从长安朝堂到各郡国,几乎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出身各地门阀士族,这样一来大汉帝国的国策就不可避免的会向门阀士族倾斜,久而久之整个国家就会被门阀士族所把持!

而历史上西汉被王莽篡夺,就是这个原因,整个国家的政权都被强大的门阀士族蚕食干净,以至于亡国!

再有一点,就是此时大汉帝国的基层统治力量几乎全部依靠着乡里自治,同时佐以豪强来稳定地方。

这样的基层结构更为可怕,会让整个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削弱!

如果国家强盛、朝中有强悍的皇帝或者大臣坐镇,那一切都还能够正常运转。

一旦朝廷的运转出现问题,那盘踞在各地的豪强便会有机可趁,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趁势而起,开辟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

除了政治制度暗藏的危机点之外,刘洵还认为此时大汉帝国的经济政策也并不正确。

此时的大汉帝国崇尚重农抑商之策,对农税征收的税率也低到了不可思议的三十分之一。

不过此时大汉百姓的负担却并不轻松,各种人头税、财产税很多,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朝廷并不禁止民间的土地兼并,又鼓励民间开辟山林、矿产,自孝武皇帝之后,朝廷对盐铁之事的管制也颇为松懈。

这样一来,民间豪强和门阀士族便大力扩充势力,民间的财富和土地开始高度集中起来。

而这些豪强、门阀士族又不会将手中的财富投放到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去,而是基本上用在了雇佣门客、购买土地、修建坞堡等方面上,让原本就发展缓慢的大汉经济雪上加霜!

最后令刘洵担忧的便是大汉的军事制度。

此时大汉的军队非常强悍,可以是说是可以吊打周边各国的存在。

但是大汉的军事制度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汉军统军将领的选拔和任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序,而是基本上采用举荐、征召、战场提拔的路数。

这样一来,汉军将领的任命便极其容易受到门阀士族和权臣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军阀或者军队势力的出现。

一旦如此,汉军越是强悍,对大汉帝国的危害也就越大。

这一夜,刘洵想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

对于大汉政治制度的改造,刘洵感觉需要入手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总是抓不到关键点,究竟如何才可以既打击门阀士族,又可以打击各地豪强?

“人才?”

忽然,刘洵想到了人才这两个字,顿时将其中的关键想明白了。

门阀士族和各地豪强之所以能够把持朝局和地方权势,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人才。

朝廷只要能够牢牢的将人才选拔握在手中,就可以陆续将门阀士族举荐上来的子弟驱逐出朝堂,对于各地豪强同样如此。

只要朝廷能够通过一个固定的、公平的制度不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不但可以绕开门阀士族控制朝堂,也可以将豪强势力踢到一边,由朝廷的自己人直接控制基层,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

“可是这样的制度该如何建立呢?”

忽然,刘洵笑了起来,脑海中也浮现出两个字:“科举!”

如此一来,大汉帝国的经济问题、军事问题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只要刘洵可以通过科举制度源源不断的选拔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可以培养出无数的文官和武将,就可以将整个朝堂和大汉王师彻底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如此一来,刘洵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推行一场前无古人的旷世新政,对大汉帝国进行彻底的改造,让这个伟大的帝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经过一夜的思考和完善,刘洵将自己的想法加以补充,最后暗自定下:改革新政、发展经济、开疆拓土、汉并天下的十六字方针!

这十六个字将会作为刘洵日后治理国家的总方针、大方向,就好像是后世的宪法一般,至少在刘洵自己的有生之年不会轻易改变。

梳理好一切之后,刘洵只觉得心情格外舒畅,此时已经是黎明时分,虽然刘洵几乎一夜未眠,但是精神依旧亢奋。

此时的刘洵心中已经没有了刚刚登基时的迷茫感,当时刘洵满脑子都是如何保住自己和许平君的性命,对未来并没有一个系统而又可行的规划。

可是今天,刘洵定下了自己的执政理念,等同于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奋斗目标,今后便要朝着这个目标砥砺前行!

刘洵长出一口气,躺在塌上暗道:“慢慢来吧,第一步拿下霍家,接下来便要带着大汉一起直上九霄了!”

最新小说: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特种兵:军区建基狂魔! 漫天风飘絮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断袖相公,乖乖... 极品皇太子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在大唐有块田 柯南之我懂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