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格洛夫斯基整理巡逻队带回来的消息的时候。一营的撤退行动,也正在展开。但是行动却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
774团的驻地里,政委收到了兄弟部队29、63、71哨所的协助通报。其中63哨所明确的告诉政委,自己附近根本没有汽车队。汽车队回军区拉补给去了。而且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保暖物资。这场突然其他的大雪,封冻了63哨所唯一的一条对外补给路线。自己无力帮助一营撤退!
这时政委和肖晓阳才猛然的意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场大雪不仅仅是对自己的部队有影响,恐怕对整个北方一线防御阵地都有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各个部队一直以来都非常的缺乏机动补给能力。
但是现在的情况,对于一营而言,已经是覆水难收了。一营已经开始分兵一段时间了。假如自己的接应部队,不能准时到达,一营今天晚上都得冻死在野外!肖晓阳彻底的急了。一方面他让政委和其他的几个兄弟部队紧急联系,确保支援力量是否能够准时到达,寻找可以替补29哨所的增援部队。一方面自己亲自给三省联防指挥部打电话,寻求支援!
对于当时的三省联防指挥部而言,774团即是个异类,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军事保障。虽然774团当时隶书三省联防指挥部,但是实际上774团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独立作战,服从帝都的安排。向来都是774团去支援各级边防哨所,还没有出现过哨所去支援774团的局面。就算是一年半前,774团损失惨重,各大军区抽调精锐补充774团,那也是在774的编制内作战。今天774的实际指挥官肖晓阳的电话直接打给总指挥,求援,本来就很让人惊讶。毕竟774团的行动,并没有通知过三省联防指挥部,总指挥连战斗通报都没有收到过,也就是边境各地太平,并无军事行动,那774团求的是哪门子援。而且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也一下子增加各地防御点的后勤补给的难度。指挥部从昨天晚上忙到现在,一直就没歇过。
不过不管怎么样,接到774团的求援,总指挥还是非常的重视,立即抽调最近的能够联系上的汽车队去接应一营。只是他们也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赶到接应点。而且天气到底是个什么变化,谁也说不准。
而政委那边已经联系了好几个哨所的联系,得到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部队当年穷,又为了防止物资过于集中,一旦战争爆发,被敌人定点轰炸,所以物资的保障和储存点,基本是分散的。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军队的补给处于满负荷运行。某种程度上而言,774团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就是在给部队添乱,完全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这就是没有直接上级的后果,缺乏和兄弟部队的直接联系的关系。这种相对孤立的隶属状态,有好处自然有坏处,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是弊大于利的。
不论怎么样,肖晓阳和刘文博有一条原则是统一的,那就是绝对不能再增加一营的负担,一营按照原定作战计划继续行动。自己在后方多和兄弟部队沟通,尽最大努力取得兄弟部队的支援。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实在在来说,在面对突如其来大雪的情况。摩萨**队的应对之策和反应确实比华夏**队强。毕竟本来摩萨国就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极北之地。不过也不要高估了当年摩萨国部队的组织能力。和华夏国相比,也不过就是半斤对八两。华夏国实实在在说是穷,缺乏组织条件的能力。而摩萨国是整个边境地区军队和领导层的散漫高傲**混乱所造成的。虽然摩萨国当时是作为世界上一等一的世界性超级大国,但论到国内斗争,党内**,军队**,那也是一等一的,在国家强盛时期,这些东西都很容易被掩盖,但是一旦当国家出现的一丁点不顺利,这些平常掩盖在皮肤下的伤口就会变成致命的毒药。
所以巡逻队对于华夏国内军队在面对大雪时的窘迫局面的汇报延迟了足足15个小时以上。让583纵队,错失了一次天赐的战机。
当然,这是辛格洛夫斯基个人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如果他的战术眼光格局更高一点,他肯定能够看明白这其中的战机。实实在在的说,做个小编制的军事主官,其战术眼光一般都很厉害,但是其战略眼光和大兵团的指挥官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所以小编制军事很容易为将但为帅太难了。这是由于他们岗位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当年在摩萨最为强盛的时期,华夏国内困外焦最困难的时间,摩萨国为什么一直不敢南下,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原因,他们内部的原因更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几十年以后能摩萨国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的。
而对于一营而言,现在已经到了生死的最后时刻。不过一营长对现在的局面他并不清楚,肖晓阳并没有告诉他实际情况,还是要求他按照既定作战计划继续执行。所以一营长认为增援即刻就到。只是他们真的等待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