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算了,就先凑合吧!只要~只要先预留出空间和接口,那剩下的全都暂时推后,等我想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再说吧!”我无奈的看着这座新建的四层单元楼说道。
这么看来,费劲的设计出来的城市,或许还没有商业街更显得现代化一些啊!毕竟商业街的每间房子里,不仅通了自来水,自带下水道外加还通电了。而现在的四层单元房,也就只是安置好了电线和下水道系统而已。就连自来水的管道,现在也只能预留位置。然后让住户去楼下使用公共水龙头……
“算了!就先凑合吧!至少也比使用井水要进步一些。”我和工匠们合力研究了半天后,才决定只能如此凑合了。
毕竟现在长安城里的百姓,除了井水外,就是去渭河挑水储存在自家水缸里来当做储备水了。相比之下,这种一栋楼一个公共水龙头的方式,已经算是进步很大了!
另外,因为蒸汽机还有小型水利发电机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从新城旁边的渭水用抽水机抽水,然后再在新城修建几座水塔的事情,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话说我都没有想到水塔这种更加方便的供水方式啊!
原本我是准备直接让抽水机不停的从渭水抽出水灌进自来水管道里的。可是后来发现依靠单薄的抽水机,根本就做不到这么大的动力,只有水车带动的发动机所供应的电压,根本就让抽水机无法产生太大的水压。别说覆盖整座城市地下的水管了,就算是我们实验盖出来的四层楼这里的水压都很难达到标准。
还是鲁班门的工匠提出了‘水塔’的概念后,我才惊讶的发现这个时代的聪明人还真的不少啊……
话说水塔这玩意,后世几乎已经不常见了。可是这种构造简单,却能轻易就让底下管道里的水压达到可以让水龙头流出自来水的能力,还是十分实用的啊!
不过我虽然再看到鲁班门工匠提出水塔的这个建议后,却在商场里完全找不到相关的介绍和制作方案。为此,我只能让工匠们合力自行尝试了。
还好这玩意构造原理简单,只要在高塔上安装一个水箱,然后抽水进去后,就能依靠自然的压力给下面连接的自来水管道加水压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工匠们尝试了好几次,发现每一座也就四层楼高的水塔,也就只能保障周围一段距离的管道内水压正常,所以我们重新更改新城市的设计图后,才决定只建造少量的水塔,剩下的就依靠每栋住宅楼的楼顶上安装水箱来解决附近的水压问题了。而且重新更改管道后,只需要在沿河地带多修建几座水塔,就能解决整个新城的供水问题。
哦对了!自来水管道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所以工匠们出了个主意,用类似下水道的陶管,来当做地下的自来水管道,那就能解决不少问题。毕竟这种地下陶管的技术,还有密封性的问题早就被古代的工匠解决了。到时候需要安装水龙头的地方,只要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插到地下的管道上,在把陶管和铁管连接处密封好就行了。
这还真是一个好主意,虽然工部送来的铸铁水管因为铸造并没有使用精准的模具的缘故,让各个水管的大小粗细都不同,所以无法互相连接起来,然后送到居民楼里当做自来水管道使用。可是这些管道不管是数量还是长度,却足够用来在地面上连接出一个自来水龙头的位置了。
经过多次试验后,我才发现这个方法不仅不漏水,而且地下的陶管还更加耐用和防止流水的腐蚀。哦对了,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古代工匠在陶管之间的连接处除了做出特殊处理外,竟然刷一层防水的胶上去。管道直接的连接处也刷上了这种胶水来固定。
后来我才得知这个看上去像是胶水,但是涂抹上却粘性十足还能防水的‘胶水’竟然是一种用海鱼制作的鱼胶~听说还是古代的造船工匠先发现的这种胶水。又结实又防水的。不管是用在木船底部防水防腐蚀,还是用在地下陶管的连接处用来防水。这效果简直就是极其管用啊!我都开始怀疑这么好用的胶,为什么在后世却完全没有人听说过啊!
自来水还有管道和下水道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可是用在实验的那座四层楼房里的电线,又出现问题了。竟然是因为电压和电线自身的消耗,导致发电机送来的电力,在使用的时候极其的不稳定。不是让灯泡直接烧了,就是电压太低让电灯根本就不亮……话说我在这个城市设计电线后,给居民们唯一可以使用电力的地方,也就只有照明电灯和未来的路灯了……
又在实验区域尝试了好几次都完美后,新城里有关自来水和下水道的事情算是完美解决了。而且我决定先给每家每户都安装上下水道和抽水马桶,虽然现在只能从外面的公共水龙头接水上去,但是用在抽水马桶里也算差不多了。哦对了。整个楼房的下水道,全部都是陶管制作的。还在每家都预留了自来水管道的位置后,又安排学院里数学方面少数几个天才去工部的铸造管道的作坊内帮忙设计。
我估计只要那些数学天才足够认真的话,那么生产出来的铸造铁管迟早也会合格的。到时候再给新城更换上就行。
水的问题解决后,我开始研究电力的问题了。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电压不足,还不稳定。所以我的让学院的研究人员继续研究电力学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找寻解决方案了。
我特意翻找了一下商场里的书籍后,才知道了这个电力问题,竟然也和水力问题相似,都是需要一座中继设置来增加电压的问题。水力的水压可以依靠水塔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可是电力问题却不相同,至少我翻书后,才发现后世的电网电线和家庭用电之间,还隔着一个叫做变压器的设置。而且从发电厂制作出来的电流,还得由我暂时定下的220伏的电压,而中继的问题,却毫无解决方案。我现在才会想起来,从发电站出来的电压应该都是工业电压的标准吧!也就是后世普通人说的高压线。
而中继站就是由变压器和各种还没有发明出来的设备以及纯粹电量的设施。其中储存电能的储电设施倒是在我大致讲解了原理后,发现这玩意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根本就做不出来的。不过变压器的降压方面却容易就解决了。可升压却需要一种叫做电容的电子元件才行。所以在小城里也只留下一座已经设计好了的发电站,剩下的电力缺口,就暂由工匠们流出足够的场地后,等科技再度进步后在建设新的电厂吧……现在暂时还是使用大量的水力发电机来分段供应新城市各区之间的用电问题。
反正新城市也就只有每家每户的电灯和马路上的路灯需要供电了。只要用了我从商场拿出来的节能灯后,这用电的功率可是非常的低廉啊!一座水力发电机足够一栋楼外加一小片路灯的供电……
为此,新城市里除了留下三个未来发电厂的地基地盘后,也就只在城东建设了一座蒸汽机供电的发电厂。毕竟我认为有了明确目标后,学院应该可以很快就研究出解决方案吧!
另外,高压电线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可惜没有橡胶树的踪迹,这玩意根本就无法开始研究。
城市里所需的电线杆倒是已经由工部带人制作了足够布遍全城的了……
再度更改了画好的设计图,所以我把新城的位置都转移了。直接由内地地区,改成依靠着渭水河的地区了。而且设计图上我还让人再次在渭水上挖了一个分流的水道出来。然后然工匠们再度在水道上修建了足够多的水力发电机。
感觉没啥问题后,我这才把修改了好几次的图纸上交给了朝廷方面去研究去了。而我则是去工部验收他们制作的建材去了。水泥和木质的电线杆,还有水泥预制板和大量的青砖都准备完毕。我利用商场来储存,然后把建材都转移到工地上后。朝廷方面的回复也来了。
朝廷经过了好几天朝会的研究后,一致认同了我所画的新城的设计草图。只不过他们提出了几项要求而已。首先是我忘记在这座新城里规划衙门的位置了。另外就是皇帝竟然提议在这个新城里,还需要修建一座‘离宫’才行。看起来皇帝陛下也十分向往新城未来的模样了。
图纸完毕,预计新城的地皮也清理干净了,民夫工匠还有朝廷发派来的苦力工人也陆陆续续到到了新城的工地上,再加上汇合而来的工匠还有学院的人都跑来参观后。对于新城的建设就彻底开始了。只是当足够多的人手足够多的工匠还有早就准备好的建材做补给品的话,我震惊的发现工匠和民夫们竟然开始玩命的工作了起来。看起来朝廷方面的话还真的听啊!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足够多的工匠支持下,还有足够多的人手后,我设计的这座新城市,也就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修建完毕。当我好奇的过来验收的时候,我才发现朝廷方面早就派人来把刚刚完工的县衙给占满了位置。甚至还在新城里预定了一个足够大的空间。然后搬了一座军营过来啊!
这么看的话,朝廷方面对于这座小城的关心程度还真的非常的厉害啊!
更让我惊讶的是当我时隔一段时间返回工地想要查看一下进度的时候,我~我竟然看到一座以四层楼为主体的,还有各种公共设施和遍布整座小城的宽广水泥路,竟然全都完工了?
话说一个月建筑了一座小城?这还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啊!
而且我漫步在新城之间,才发现全是四层楼的话,还真的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宿问题,毕竟四层楼要比平房能多住更多的人。而且新城里的主干道和各坊之间的路,不仅宽敞,而且路况还特别好。
所以当我看到一月的时间就平地而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城市后,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啊!后世都没有这么快的速度吧!不过这也归功于朝廷派来了足够多的工人和工匠啊!看上去,还真是以举国之力来修建小城的。
一月建成一座城市?还真的是吓死人的速度啊!
为此,我还特意请示了朝廷方面,想因此给这座新城起名叫做‘一月城’!
不过被朝廷驳回了。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皇帝陛下也一直注视着这座小城的建设进度。所以他早就给新城市起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白玉城”!后来我才知道皇帝陛下可是要经常来这里的‘行宫’休息的。
反正这座新城市地址,也就和长安城相隔不足百里的距离。
至于为什么要叫‘白玉城’的原因,听说这是为了纪念我的出身的门派白玉京而特意起的名!这才让我看出来,这陛下早就看上新城了吧!
当然了,这一月建城后其实还有不少事没有完成。
至少自来水的问题也就只能依靠每座楼下的自来水水管来凑合着用了,而电压问题也暂时搁置了起来。
不过城市里的房屋的归属问题,又到了麻烦的地方了。听说陛下想要直接从远方的危险地区,把这里居住的村民都迁徙到长安城,再有长安城登记造册后,就能轻松的把城里的房屋全都沾满。
但是这个方案直接就被朝廷方面的人都拒绝了,原来他们都想在新城里购置一座四层小楼当做自家别院来使用。这么看的话,还真是有很多人都想住进这座一个月就建设完工的小城里了。
“呵呵!这样的话还是不够啊!要想把城市的房屋都占满。那还得看我的绝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