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各走各的路。
汪维本想与这个新结实的朋友同行,奈何人家不给面子。
自朝廷的政令公布后,往宁波府路上多了很多人,有不少人看上去都不那么老实。绍兴府和宁波府各出动府兵巡逻,维持境内安全。
舟山岛有朝廷兵马镇守,朝廷把双屿岛——嘉靖年间大明走私海贸的中心分割出来,当做货运中心。大明的船舶司便设立在上面。杨志高自主管船舶司后便不再出海。他在宁绍交际广阔,与不少水寇海商都有过交往,前来找他打听消息的人络绎不绝。
大明是个人情社会,因此无论多么好的政策,总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
有门路的能先拿到出海的船引,没门路的只能等着各家船东招人。这道朝令一下,浙海立刻没有了海寇,无论曾经有多么大的罪过,一旦与杨志高联系上,立刻摇身一变,成为海商。
当下最红火的当是造船生意,前来订购船只豪客排好长队。但船可不是几天便能造出来的,尤其是那些需要出海远航的海船。
翟哲在宁波转悠几天,这里每天都有无数陌生人等着出海。
浙海现在鱼龙混杂,人满为患,有不少人想趁机浑水摸鱼。这是难免的事情,血流的多了,秩序也就建立的起来了。是金子总会光,晋王府需要从中挑选几个人出来扶持,这正是杨志高的压力。
三天后,双屿岛的主人杨志高匆匆赶到宁波。
随后,来自徽州的商人汪维找上了杨志高。他把家里的田地、祖宅全都抵押了,还朝日升昌的钱庄借了一万两银子。他叔父汪元是徽州府的大富商,曾经在翟哲攻徽州城时提供过粮草,为他做了担保。
一切都很顺利,令他欣喜若狂的是,杨志高许诺给他找两艘三桅福船。
有钱不稀奇,浙海开禁后,无数银钱往这里涌动,现在是有钱买不到船。有了杨志高的帮忙,他能比别人早走一步。
汪维搞定了自家的生意后,一面命族人在宁波召水手和火长,一面想寻找在宁波再也没见过的张珍。那一行人六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但让他意外的是,他再也见不到那些人身影。
宁波总兵府。
这里的一草一木,翟哲都很熟悉。
孟康继任宁波总兵后,另选住处,把翟哲曾经住过的地方封存起来,每日有亲兵打扫,保持原样。一个粗鲁的人绝对想不到如此细致。孟康率兵在金华协助张煌言与郑氏兵马对峙,留守宁绍的是副将李凌,他是东阳人。
杨志高随翟哲在海边走动,同时禀告近来的作为。
翟哲只是听。
杨志高做事认真细致,但为人太过端正,这样的人用起来放心,由他执掌船舶司,翟哲只有一个担心——放不开手脚。
听他禀告完,翟哲挑不出毛病。
他指向东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
“倭国”
“倭国之后呢?”
杨志高答不上来。
翟哲再指向南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
“南洋”
“南洋之后呢?”
杨志高默然。
“西番来大明久矣,大明有人到过西番吗?”
“听说有过,寥寥数人”
“你的眼中不要只盯着日本,我的目的也不是仅限于郑氏。”
杨志高头顶像压了一座大山,脊背的汗水冒了出来。
“今年我只在宁波设立船舶司,过两年,也许松江甚至南直隶也会有,你的步子迈的太小了”
杨志高讲述难处:“宁绍海贸一直断断续续,能造大海船的也只有那么几家,不如广东和福建有底子”
翟哲侧,道:“这正是你的事了”
原来这个船舶司主官不是那么好当的,杨志高心被提了起来。
“这次来,我给你带来了个一个幕僚,叫董宁,原也是宁波人,也许偶尔能给你出个主意”
杨志高愈猜不透晋王的心思。
“我的要求是,宁绍船舶司两年内至少要让郑氏不再染指浙海,三五年后,当我要北伐时,能有一支水师能往北京和辽东。”
那一定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而且需要提前考察往北的航线,设立补给点。
杨志高如梦初醒。
董宁是个秀才,四十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一些。杨志高见他不像是那么难相处的人,心思稍安。
晋王府的秀才比举人多,举人比进士多。不是秀才比举人或者进士更能于,而是举人或者进士的眼界太高,晋王府在他们眼里太小,容不下那么多大佛
翟哲在宁波留了一日,悄然离开。
胡广厚、朱沾云和柳家能从西番那里重金购买各式火器仿制并改进。只要有人买,造船这一行也不会被沉寂太久。大明有的是银子,他在晋地见过很多商人挣了银子便埋在地窖里,那真是太可惜了。
沿着宁波往西,全是山路,
山里的映山红开了,花团锦簇。
六个人出来,留了一个人在宁波,离开时变成了一群人。宁绍副将张凌亲自率五百兵丁护送,赶往金华。
翟哲此行南下,并不是专门来宁波,而是来金华城与郑芝龙相会。
郑芝龙是个人才,唯一可惜的是胃口太小,但这是翟哲之幸。他那个儿子有雄心,偏偏又太急躁。但为了以防万一,翟哲是绝不可能放郑森回福建。
郑芝龙不敢来南京,让郑彩带回一封信给翟哲,语气极尽谦卑,恳请晋王南下相会。与此同时,他上奏朝廷,拥护朝政对刺杀案的处置,并表示将上缴近三年福建的赋税到南京。这是刺杀案出后,继江西和湖广后,地方上的第三份奏折,郑芝龙又是大明的第二号人物,影响深远。
在大同城被攻破后,翟哲也需要维持与郑芝龙相对友好的关系,于是他接过了郑芝龙伸过来的橄榄枝。
但裂痕已经产生,再无法回到当初。
孟康昨夜得到禀告,率军在东阳地界迎接到翟哲。
张凌护送晋王入金华城,张煌言在东城门外迎接,孟康返回兵营继续布防
“拜见晋王”
这是继徽州之战后,翟哲次见到张煌言。年青人已经变得老成,他从徽州知府生升为浙江巡抚,还没有真正履任。但翟哲知道他曾经与张名振为莫逆之交。张煌言长髯飘飘,风度翩翩。
翟哲垂头看他,答道:“许久不见,沧水风采依旧”
这是以朋友的身份相称。
张煌言恭敬再拜,道:“晋王神威,去年取湖广,沧水每听捷报,恨不得牵马执蹬,手刃清虏”
“好说,好说”翟哲哈哈大笑,翻身下马,扶着张煌言的肩膀走进金华城。
他从未把张煌言当成心腹,但他对张煌言一直很放心。张煌言能把徽州的富商、义军、山贼和士绅都弄得服服帖帖,那一定是个很懂得妥协的人。一个会妥协的人即使对他心中有不满,也不会坚决的反对他。
两人回府衙坐定,张煌言知道翟哲为何而来,他一路上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劝道:“王爷,如今清虏未灭,大明当一心向北,延平王世子的确犯下死罪,王爷宽宏大量,能饶恕他不死,乃是大明之福。”
他话说的很隐晦,其实是在劝翟哲不要对郑芝龙逼迫过甚。刺杀案于系翟哲的自身安全,连柳随风在这件事上也不敢随意说话,张煌言是第一个对翟哲劝谏的人。
翟哲没露半点不悦,笑着说:“沧水以为我为何到金华?”
“是沧水唐突了”张煌言走出来,再施一礼。
他对翟哲的心思很矛盾,既有五体投地的佩服,也有对他会篡位的揪心。但事情不到最后难以挽回那一刻,他只能掩耳盗铃于好自己的浙江巡抚。
翟哲摆手命他坐在身边,笑道:“有沧水在浙江,我才能放心北上”
金华城头打出晋王的大旗时,郑芝龙才得知翟哲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到达金
两人各怀戒心,信使来回往复,约定后日在金华城三十里外一座南山镇见面,每人只带两百兵士。
两日后,孟康从军中精挑细算出来的壮士护送晋王出城与郑芝龙相会。
临行前,孟康一张苦逼脸,劝道:“郑芝龙算个球,只要王爷一声令下,末将把他擒过来便是,王爷何必冒奇险”
翟哲笑骂道:“你有这份能耐,郑芝龙知道了,一定不敢轻举妄动”
“只怕他狗眼不识人啊”
翟哲拿马鞭子轻敲他的头盔,笑道:“你这张嘴总是漏风”
孟康摸摸脑袋,笑呵呵退到一边。
郑芝龙确实不算个球。兵马出金华城,翟哲收起笑容,与孟康相处,总是很欢乐。这是孟康的本事,也是两人的缘分。
大明的兵马只是在暗中对峙,从外表看不出半点剑拔弩张的情形。郑氏兵马驻扎在衢州府,可不敢对朝廷有半点不敬。
南山镇中有住户,有客商,人比两个月前少一些,但仍然很热闹。
晋王的骑兵到达南山镇外时,郑芝龙已在那里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