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的易玖,轻易是不会怯场的,更不会尴尬,否则追美女,抄小说,抄电影,不是会被吓死,就是会被羞死。
黄组强,不是别人,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黄易,后金庸时代,武侠小说界的扛鼎之人。
黄易的第一部小说《破碎虚空》,于1987年,在明报下属的《武侠世界》连载。
托了都天娱乐签到系统的福,易九对奖励的小说的作者生平事迹,耳熟能详,否则直接撞车,就尴尬了。
黄易明明最早的作品,1987年才会出现,他却突然出现在明报大楼,还是来投稿。这让易玖猝不及防,才顿觉尴尬。
难道是易九的穿越,引起了时空变化,真是这样,可就大为不妙了。易玖还没用小说圈到钱,被原作者提前截胡,那就悲催了。
嗯,必须想办法看看,黄易到底写了什么作品。
“我叫易玖,刚写小说”
“同道中人,这也是我的第一部小说”黄易打开了话匣子。
易玖警惕性,急速飙升,第一部作品,这里又是明报大楼,怎么跟前世他的第一部小说《破碎虚空》的情形,如此相似。
不能等了,马上行动。
易玖有点慌乱了,他手里武器不多,现在用来圈钱,只有大唐双龙传这部最合适。万一提前出世的黄易,打乱了他的节奏,易玖就要凉凉了。
也不讲究方式方法了,直接对黄易道“黄先生,你看我们都是新人,相互学习一下,我可以看看你的小说吗”
黄易面露犹豫,对这个初次见面,就要看他小说的家伙,有点不喜。天然的不喜,好像冥冥之中,这家伙会抢走自己的东西。
自然会抢走他的东西,易玖正要投稿的《大唐双龙传》和正躺在签到仓库里的《星际浪子》,都是黄易未来的作品。特别是《大唐双龙传》,公认的黄易三大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家,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创意。一个好的创意,可以事半功倍。自己小说的创意,如果被同行,拿了去,得不偿失。所以黄易很犹豫,要不要给这家伙看。
文人比较好面子,正在酝酿如何拒绝易九的黄易,突然听到,“黄先生,这是我的小说大唐双龙传,你给指正指正”
人家都这样黄明磊落地拿出了自己的小说,黄易想,自己是不是,太小人之心了。
又稍微挣扎了一下,还是拿出了他的作品,递给了易玖。
易玖猴急的打开小说,《破碎边荒》几个字映入眼帘。
小说讲述,明朝末年,山海关外,一个村庄,被满清后金屠杀一空。一个少年,侥幸逃过,掉山洞,遇美女,得名师。出师之后,先投明军,准备报国杀仇人。但是明军太菜了,基本上总是龟缩在城里,不与满清野战。
少年慷慨激昂,怒斥上司。上司怒,就派他去押运粮草,同时把消息出卖给满清。少年押运的粮草被劫掠,也没法回营了。
流落在边关深山里,跟绿林好汉为伍,行侠仗义,不时的袭击满清小分队。最后大明灭亡,大部分绿林好汉投降满清。少年不降,被出卖,最后战死当场。
易玖看完后,放心了,完全没有黄易后世小说的影子。看来黄易还处于模仿金庸和司马翎的阶段,文笔也很稚嫩。
黄易看到易玖的小说,就完全不同了。他怎么老觉得,易玖的小说,就是自己心中想要的武侠,越看越顺眼。
能不顺眼吗,这本来就是他黄易的小说,只不过提前出世了而已。
看完后,黄易突然决定,不在投递现在的小说,投递了,估计也发布不了。他从易玖身上,隐约悟出了,新的写作方向,需要回去,慢慢思量。
“易兄,看了你的大作,我深感惭愧。我虽痴长你几岁,自叹不如。你若看得起黄某,以后可来香港艺术馆找我。在下拙作,无颜面世。今天我就先走了”黄易还回易玖的小说,恭维加赞美。
黄易离开了,很潇洒,竟然没有失落丧气。
看得易玖一愣一愣的,不会是被自己打击到了吧,但又不像哪!
跟易玖想的相反,黄易这是回去修炼内功了,几年以后开始展露头角,成为一代武侠大师。后来有人在电视上采访他,问题他笔名来历。他说,早年偶然遇到娱乐大鳄易玖先生,易先生的小说,给了他,打开新方向的大门。为了纪念易先生,给自己的帮助,笔名取自己的姓氏黄,取易玖先生的姓氏易,合起来就是黄易。
没给易玖,思考更多的时间,明报的沈编辑就叫了易玖。
又是一个大厅,坐满了编辑,每个编辑,都在跟人谈论着,那些人,有的年纪跟易玖差不多,有的跟离去的黄易差不多。大多数都是在谈论小说投稿事宜。这种状况,就跟《新晚报》哪里一般无二。
繁荣的小说市场,源源不断进入的写小说的新血液,让比较知名的几家报社,应接不暇。
沈编辑是一位30多岁的女士,气质优雅。易玖坐正身子,把自己最帅的一面,展现出来。他心理想,老子这颜值,不用白不用。
男人爱美女,女人也爱靓仔。
沈女士看到自己够帅,比这里大多数,带着黑框眼睛,瘦弱,矮小,苍白的投稿者,都帅,也许会给个较高的稿酬。易玖带着自己的暗黑心思,这样想。
没错,易玖是在间接,隐晦地利用美男计。
理想很丰满,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沈女士,稿酬只给,千字30元,一分一毫,都不加,美男计落空。
在明报大楼出口,印度阿三,还在用怪腔怪调,给易玖打招呼。
易玖理都没理他。看不起阿三吗,是有那么一点看不起,关键是接连两次的卖小说失败,让易玖有点心灰意冷。
为啥那么多前辈穿者,他们的小说,剧本,被大佬看一眼,就大加赞美。好小说,一定火,给你最高的稿酬,媲美1982年的倪框。
为啥那些大佬,看一眼,就可以知道小说,剧本,一定会火,一定会爆。
为啥我遇到的,这些个编辑,都是这么菜,都是这么不识货,只给新人价格的稿酬。
难道我遇到的,都是假编辑吗!
第一次从《新晚报》报社出来,易玖就隐约感觉,自己犯了个错误;现在从明报大楼出来,这种感觉,逐步得清晰。
仿佛就是一层窗户纸,一通就破。
这层纸,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