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平定蜀地(1 / 1)

三路大军通过日夜兼程赶路,北宫纯、谢艾、姚弋仲三位主将终于成功会师成都城下。

由于已接到李雄投降消息,眼见着战事即将结束,众将心情十分轻松,相互之间还不时开个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原本人心惶惶的成都民众,随着李雄投降而逐渐平复下来,再也不用担心被战争波及。

数日前由涪城南下的谢艾第一个抵达成都外郊,让他多少舒缓了一下内心的郁闷。说实话此次灭成汉之战,谢艾是三位主将中最郁闷的一个,若非关键时刻宋袆劝降了李越,献出了剑门天险,他和中路军众将士还不知何时才能入蜀。

“北宫将军、姚将军,艾恭候多时了,请两位将军账内叙话。”谢艾诚挚邀请道。

北宫纯、姚弋仲也不客气,与谢艾并肩而行,缓缓步入大帐内。

三人分宾主落座,接下来他们要商议一下接收成都的有关事宜。

经过一个时辰讨论,三位主将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受降入城时,为了照顾各方利益,人员将从各路军抽调精锐共同担当。

除此之外,三位主将还暂时划分了各自负责的地盘,毕竟益州局势复杂,只靠一个人根本看护不过来。,

三人决定,在完成受降后,鉴于中路军受损最小,由谢艾驻守成都,暂时负责威慑各方;而北宫纯返回江州负责益州东边防务;至于姚弋仲的右路军,则暂时还驻扎在越巂郡以防备晋宁州刺史王逊在朱提郡的驻军。

十月二十三,李雄手捧降表、玉玺、典籍、图章,肉坦而降,成汉文武众人纷纷跪在城门两侧,恭迎燕军入城。

谢艾三人入城后,迅速接管了成都城防,由于是李雄主动投降,让燕军在接收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守军几乎毫无反抗的放下武器,拱手让出城防。

在接管了成都之后,谢艾、北宫纯、姚弋仲亦约束士兵不得抢掠地方,并对外宣称一经发现军法处置。得益于燕军严苛的军法,蜀地百姓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骚扰,民心亦随之稳定下来。

十月底,在初步掌握了成都后,谢艾三人立即将以李雄为首的成汉文武要员纷纷被押解至洛阳,交由燕王处置。

另外,成汉的降表与报捷文书一道走驿站,被以极快的速度送往洛阳。

同时三人联名奏请燕王尽快派刺史、郡守、县令前来接管益州、梁州政务。

……

太宁元年年底,燕王卫朔是繁忙而愉快的。

伐蜀之战进展得非常顺利,进入十一月份以来,捷报像不要钱似的一封接一封地飞往东都洛阳,燕国上下为此是喜气洋洋。

有时卫朔觉得看军报不过瘾,总是每每跑到参谋部在沙盘上重演战事,看着沙盘上几只红旗步步向成都推进。

十一月上旬,从蜀地传来捷报,中路军谢艾部终于攻破入蜀之重要关隘——剑门关,并且趁势夺取了涪城,进而打开由北进攻成都的大门。

消息传来,群臣自是一片恭贺,连卫朔也忍不住为之欢欣鼓舞。

灭掉成汉,燕国将彻底占据上风,只要本身不犯错,未来统一天下将是板上钉钉之事。

如今蜀地大局已定,燕国上下开始目光放在如何安定蜀地上。

至于龟缩在成都的成汉残余势力,并未被卫朔放在眼里。

可以说随着三路大军合围成都,成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到了十一月下旬,蜀地再度传来捷报。

在天险尽失、诸军连败、长子投敌等连番打击之下,成汉国主李雄最终放弃固守成都的打算,在丞相范贲的建议下,开门投降。

至此,割据蜀地十多年的氐族成汉政权终于覆亡,曾经存在于华夏大地上的各胡虏政权彻底消失不见。

整个天下除了江东外,皆归燕国所属,天下正式进入燕晋双雄对峙之局面。

洛阳皇宫内,卫朔正随意地翻看着通过李雄递交的降表。

只见上面写道:“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也。”

“隗嚣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也。燕王明哲,诸相忠贤,将比隆黄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岂天启哉?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舆榇……”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卫朔微微摇摇头,对李雄最后时刻才投诚不以为然,他虽然不会对其秋后算账,但一系列优待同样也不会再存在。若是一开始李雄举国而降,卫朔至少会封对方一个国公之位,眼下投降过来顶多保住性命而已,至于爵位?想都不要想。

将成汉降表放在案几上,卫朔沉吟片刻道:“诸位,蜀地初定,须尽快派官员前往镇抚当地,以防有宵小为祸地方。我意调谢艾任益州都督、姚弋仲任梁州都督,至于刺史、郡守等人选,不知内阁可有什么建议?”

“大王,梁州刺史倒还罢了,夹在益秦之间,只需懂得安抚地方即可。唯有这益州刺史需得好好斟酌一番,益州南与晋广、宁两州相邻,成汉曾多次在朱提郡与宁州爆发冲突。”

“另外,考虑到益州西南多蛮夷,故而益州刺史必须是个文武双全且通蛮夷事务者。”

“除此之外,梁州将被大巴山分割成两部分,中间只有米仓道等几条栈道相连,实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为了方便治理,臣建议将涪陵、巴两郡划归益州。”

这已不是燕国对第一次旧有州郡辖地进行调整,以前多是卫朔提出来,后来内阁成员也习惯了从管理角度出发,一旦有任何不适合管理的州郡都会被调整。

“至于益州刺史人选……臣举荐辽东太守乙逸。”

“乙逸?”卫朔没想到内阁会举荐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这个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对方。乙逸是燕国首届科举中举的士子,而且还高中第七名。那一届科举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将官至都督高位的谢艾外,尚有皇甫真、阳裕、韦謏等人。

从建兴四年被录取,到今天已过去了七年多时间,首届中举的士子中,除了少数败类被监察署查处外,大多数已成为燕国中坚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韦謏、皇甫真、阳裕、裴开等人更是早早担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卫朔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乙逸第一个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届士子当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为裴开或者韦謏、阳裕这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会率先脱颖而出。

“禀大王,辽东太守乙逸上任以来,内服民众,外慑四夷,功绩赫赫。同时,在今年他还曾协助内阁与高句丽完成划界任务,并带人监督高句丽南迁,为日后燕国完整接收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

“眼下随着高句丽南迁、扶余臣服,辽东郡面临的边防压力顿减,像乙逸这样军政俱全又熟悉蛮夷政策的人才,继续待在辽东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势复杂,正好适合乙逸发挥才能,臣这才举荐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于其他人选,请内阁确定后再上报与我。”

“诺!”众人躬身应是。(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替身信条 贬妻为妾?贤德大妇她掀桌了 八零风水大师 主角叫李泽轩的 李泽轩穿越 我的姑姑马皇后 我拍电影捧你呀(重生) 春白修仙记 研磨想跟我复合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