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事变之后,也就注定了唐玄宗李隆基政治生涯的结束,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去了灵武,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当了快20年太子的李亨在灵武登基大宝,是为唐肃宗,尊称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上位后,重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开始了自己收复大唐失地的历史征程。
起先由于安禄山内部比较团结,所以唐军在于叛军交战的过程中并没有优势。但事情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安禄山身上,是的,他死了,被自己的儿子与部下杀死的。安禄山早些年身体就很臃肿,而且患有眼疾,又加之起兵反唐后,压力很大,最后完全失明,因此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动不动就对手下拳脚伺候,他的贴身太监李猪儿可因此吃了不少苦,自己尽心尽力的照顾安禄山的起居,却得不到安禄山的任何好感,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李猪儿的身心都很痛苦。
遭殃的不只李猪儿一人,由于安禄山眼睛失明,所以长居深宫,也不接见大臣,只由他的亲信严庄代为处理政务,但严庄也没有逃脱被安禄山打骂的下场,每次见到安禄山,只要安禄山不高兴,就会打骂严庄,丝毫不顾及君臣情面,但受委屈的严庄也只好默默的忍着,毕竟自己是给人家打工的,老板打几下就打几下吧。
双眼失明了的安禄山虽然坐着龙椅,但内心十分孤独,所以对自己的宠妾段氏依赖很深,段氏为安禄山生了一个儿子安庆恩,很是讨安禄山喜欢,所以段氏常常怂恿安禄山立自己的儿子安庆恩为太子,这件事让骁勇善战的二儿子安庆绪很不安
(大儿子安庆宗在安禄山造反时在长安,被玄宗处死),作为理论上的接班人,战功也很卓著,自己的父皇却迟迟不肯立自己为太子,这让安庆绪的境地很难堪。
安庆绪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比较闷骚,而且很粗鲁的一个人,不像安庆恩,识文断字,性格活泼,所以安禄山也有意将安庆恩立为太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就避免不了他悲惨的命运。
安庆绪不得宠内心很纠结,严庄与李猪儿天天被打,内心愤怒,这三个人注定要联合起来干点什么的。
757年正月初五的夜晚,安禄山像平常一样在李猪儿的侍奉下躺在了自己的床上,但他怎么也不会知道,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没起来了。安庆绪、严庄和李猪儿来到安禄山的帐外,事先做足准备的李猪儿,用一把大刀,狠狠地砍在了安禄山的肚子上,安禄山睡觉总爱把佩刀放到自己的床头,在遇到袭击后,他下意识的去摸自己的佩刀,但到早以被李猪儿拿走,安禄山挣扎了一会就咽气了。
看着死去的父亲,安庆绪很慌张,但还是很小心翼翼的将安禄山的尸体埋到床下,并严守秘密,谁也没有通知,只有他、严庄和李猪儿三人知道。
在安禄山死后,严庄伪造诏书将安庆绪立为太子,继而又登基为帝。安庆绪上台后,对百官施以奖赏,收买人心,又让严庄为自己处理政务,自己则花天酒地起来。
话说这严庄,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得到安庆绪的授权后,他调兵遣将,让张通儒等人守长安,让史思明坐镇范阳老家,反正一些重要的城镇部署着精兵良将,最后,他命尹子奇为大将,领兵十三万,去攻打睢阳,想要打开南下的道路。
睢阳位于河南南部,处于大运河汴河的中部,是江淮地区的重镇,也是南下江淮的交通要塞,而当时唐王朝的赋税收入全仰仗江淮地区,如果睢阳不保,大唐将岌岌可危。
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以及睢阳太守许远,担负起了守城任务,而当时二人总共的兵力加起来才不到7000,想要守住睢阳,谈何容易。
但就是这二人,以区区不到七千之兵,足足抵抗了尹子奇十多万大军近十个月的攻击,之间击毙和俘获的叛军数十余万人,堪称奇迹,而在这十个月中,朝廷源源不断的得到江淮地区赋税的接济,已经准备好反攻叛军。
眼看睢阳久攻不下,安庆绪又从别的地方调来部队加强进攻,这就给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提供了机会,唐军在北边不断的收复失地,在睢阳失守前一个月,西京长安已经收复,在睢阳陷落后十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而此时的安庆绪只带着1000余人逃到了邺城。
此时唐肃宗犯了一个大忌,就是没能命令部队继续追击安庆绪部,而是急于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回长安城,所以安庆绪又得到了休整,继续招兵买马。但此时的安庆绪很惧怕史思明,毕竟自己的父亲安禄山不在了,史思明对自己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就派使者去史思明部调兵,因为毕竟明面上史思明还是安庆绪的部下。
但这时狡猾的史思明将安庆绪的使者扣下,并且以安庆绪的使者为礼,向唐朝投降,这样一来,你安庆绪就不能从我这儿调兵了,而且唐军也会先攻击安庆绪部,不会对我有什么威胁,自己还能坐山观虎斗。唐肃宗当自然知道史思明是假投降,不过这样也好,自己先集中力量攻打安庆绪,然后再收拾你史思明。
就这样没过半年,唐军就将安庆绪部围堵在邺城,此时的安庆绪保命为主,就又派遣使者去史思明部求援,并答应会将大燕国皇帝之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也是聪明人,如果自己不出兵,在邺城的安庆绪肯定会被唐军歼灭,而且安庆绪的余部也很可能投降唐军,唇亡齿寒的道理史思明还是懂的。因此史思明又举起了反唐的大旗,派军队去支援安庆绪,安庆绪被史思明救下后,自以为让出皇位就高枕无忧了,但史思明还是以杀父之罪名将安庆绪以及他的亲信们处以绞刑。
处死安庆绪后,史思明接任了大燕帝国的皇帝之位,继续与唐军周旋作战。
史思明的部队在安史叛军中是最残暴的,没有之一,他每每攻克一座城池,就会大开杀戒。对于如此残暴凶悍的叛军,唐军也吃了不少亏,但总得来说,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上元二年(761年)春,这也是安史之乱敌我攻守的转折点,在这年春天,史思明的部队进攻陕州受挫,退守永宁。史思明命令史朝义在此修筑三角城,用来屯集粮草,当时史思明是以自己的大儿子史朝义为三军统帅的,史朝义是一个比较温顺的人,能够体谅士兵,与将领们的关系也很好,也可能正是因为他的性格和史思明格格不入,史思明心里总有一种杀掉史朝义,立自己小儿子史朝兴为太子的想法,而且还经常在嘴边念叨,所以大家都知道此事。
由于史朝义没能按时将城防修筑完毕,前来巡视的史思明很是恼火,斥责史朝义敢违抗自己的命令,想杀掉史朝义等人以立军威,史朝义战战兢兢的说道:“士兵们太累了,让他们休息休息再干活吧。”史思明听后大声喊道:“你体恤士兵,就干违抗我的命令?给我立马干活。”史朝义只好赶紧命令士兵们继续工作。
史思明临走的时候,还大声骂道:“等我攻克陕州,杀却此贼!”
史朝义听了这样一句话,内心和很恐惧,将领骆悦等人也害怕兵败被杀,因此就力劝史朝义先动手为强,杀掉史思明,但史朝义还算忠孝,没有答应属下的要求,骆悦等又以投降唐朝为代价威胁史朝义,史朝义考虑再三,终于点头表示同意。
这天夜里,史朝义带着骆悦等人来到史思明的大帐外,说是有要事禀告史思明,守卫们没敢阻拦,骆悦等人手持大刀进入帐内,连砍几人,史思明吓得赶忙逃跑,但还是被骆悦等人抓住,捆绑起来。
一行人先是伪造诏书,让史朝义继位,并杀掉史思明在外统兵的亲信大将等人,然后和很果断的将史思明用绳子勒死。史思明内部出现混乱,自此,唐军开始反攻,而叛军再无力招架。史朝义也于763年众叛亲离之下,自杀而亡。
安史之乱虽然只经历八年,但导致唐王朝的实力急转直下,中原百废待兴,边疆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出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