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本记载的历史上,李自成攻下京师后,因为手握辽东边军的吴三桂不肯投降,便亲率数十万大军讨伐吴三桂。w=w≠w≠.=不料吴三桂不降李自成,却无耻地降了满清,在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辽东边军正在进行惨烈厮杀时,八旗军突然出现在战场上,采用猛打猛冲的战术,把毫无准备且已筋疲力竭的大顺军一举击溃。自此各路农民军一蹶不振,节节败退,次第被清军消灭。
因此在那段历史中,农民军,也就是流贼,并没有体验到塞外骑兵真正的威力。而在今天的仪真之战中,曹文诏却复制了蒙古及满清骑兵的“放风筝”战术,许可变的部队不幸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其实这种战术说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敌军骑兵进攻时,我方骑兵有秩序撤退,边退边放箭杀敌;敌军停止攻击时,我方继续用弓箭远程袭扰;敌军撤退时,我方转为追击。虽然简单,但却暗合老人家“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
但要真正使用这种战术,必须满足苛刻的条件。先,战马要好,既要承受得住长时间的、反复的奔跑,又要度比敌方快,否则这种战术就无法实施。单是这一条,就注定了过去中原地区的骑兵不能使用这种战术,因为中原并非战马产地,人工喂养的马无论是在度上还是在耐力上,均无法与塞外骏马抗衡。
第二,骑兵要训练有素。必须要有高的骑术,否则在撤退或是追击的过程中就无法保持有秩序的队型;还要有强悍的体力,才可以不停地开弓放箭;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有极强的自信心和严明的军纪,即使敌军兵力数十倍于己,也始终抱定全歼敌军的念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三点同样很重要,那就是地形必须是一马平川,最好是茫茫草原,有利于骑兵进行机动。如果地形崎岖或是河湖港汊密布,这种战术便难以实施。当年蒙古铁骑仅以区区数万人便横扫欧亚大6,同样的军队攻南宋却花费了几十年时间,而攻打日本、安南则惨遭失败,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这场仪真之战,却恰好是三个条件都满足。关宁铁骑的战马均是西域汗血宝马与蒙古马的混种,度耐力俱佳,否则也不可能负担重甲。而流贼的战马就参差不齐了,很多都是驿马、拉车或是耕地的马,甚至还有不少是骡子,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致命的差距。
训练上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关宁铁骑的战士自幼习武,单是集体训练骑战就有五六年之久;而流贼不过是乌合之众,能骑在马上不掉下来就不错了。
而第三个条件,本来是不满足的,因为仪真位于长江北岸,虽为冲积平原,但境内河流密布,并不利于骑兵大规模机动。但现在适逢寒冬,小河全部封冻,战马可以涉冰而过。关宁铁骑本就出自辽东,自然适应冰雪环境,马掌上都钉有抓地的短钉,不至于在冰面上打滑。
因此从一开始,这场战斗就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初时流贼还气势汹汹地分三路向关宁铁骑扑来,而关宁铁骑立即开始撤退,并且保持着与流贼相同的度,距离则维持在八十步左右。与此同时,按照完美的节奏不停地对流贼动齐射。
因为没了重甲和重兵器,关宁铁骑携带箭支的数量大大增加。每匹战马都载着两个箭袋,各装箭八十支;骑兵背上还背着一个箭袋,装箭四十支,合计为二百支。
一支箭的重量为十钱,也就是一两。这个重量是从实战中反复摸索出来的,茅元仪的《武备志》中就引述前人记载:“镞重不得过三钱,箭重不得过十钱。镞重则弓软,而去地不远;箭重则弓硬,而中甲不入。”其时明军武备松弛,装备混乱,弓箭亦多不合规制,朱由检登基后虽想大力整治,也只能管得了京师和秦王庄等几处军工厂而已。好在王在晋抵达南京后,专门为关宁铁骑赶制了一批箭支,倒是基本符合标准。
十六两为一斤,二百支箭共重十二斤多,对惯于负重的关宁铁骑战马来说,当然不是问题。骑兵们此时全部只用双腿控马,左手引弓,右手持箭,断后的曹变蛟大喝一声“开”,便开弓如满月,斜指向天;再大喝一声“后”,千名战士齐齐转身向正后方;最后大喝一声“放”,千支利箭便同时离弦,织成一张密集的箭网,兜头向流贼罩去。
流贼此时还不知道厉害,仍按照骑兵对付步兵的密集阵型冲锋。这张箭网兜下来,恰好锁定了中路骑兵前锋方圆六丈的范围内,顷刻间箭落如雨。
这可不是蒙出来的,而是关宁铁骑严格训练的结果。一千骑兵虽在撤退,可是仍排着整齐的行列,每一行、每一列的人胳膊抬多高、力道使多大,皆有不同的规定,以确保所有箭支皆射向一个较小的范围。这个范围由断后的曹变蛟通过令时间来控制,而主将曹文诏则位于全军前列掌控全局。
在这么小的范围之内,流贼骑兵人挨人马挤马,如何能躲避?而且关宁铁骑在撤,流贼在追,对于流贼而言,恰似是迎头撞上箭雨。关宁铁骑的将士们本来就臂力雄健,箭支力道十分强劲,再加上冲撞之势,那流贼还能有个好?别说他们没什么像样的盔甲,即使有薄铁甲护身,利箭照样能够贯穿。
顷刻之间惨叫之声叠起,被千支利箭覆盖的数十名骑兵立遭灭顶之灾,少则中一两箭,多则中七八箭,无不连人带马摔倒在地,流贼阵中立即出现了一个空洞。后面的骑兵躲闪不及,有的被绊倒在地,有的只好纵马踏了过去,一时间人仰马翻,阵型一片大乱,追击之势顿时受挫。
中路流贼这一慢,左右两翼的流贼便突了出来。而关宁铁骑一波齐射之后更不停顿,曹变蛟再次大喊“开”,众将士抽箭、搭弓、斜指向天,动作一气呵成,绝无拖泥带水;第二个指令变为“左后”,众将士再次转身,亦改为朝向左后方之敌;“放”字一出,第二轮箭雨又瓢泼般袭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