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花雪明白张三丰确实没有藏私,他自己虽然走通了路,但随即那路便被世界又给堵上了。
对于崇祯的解释,花雪听了也是点点头,崇祯所言固然未尝没有替祖宗洗白之意,但朱元璋杀戮功臣一事,其真相的确值得商榷。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多好的先例,只要照着做就好了,朱元璋读书少,但他又不是没有谋士,怎么会舍易求难,大开杀戒?反而是相关的民间传说,相互之间矛盾冲突,多有失实之处。如今崇祯说那些功臣突破先天失败,的确大有可能。
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无论是为了什么,都是在扬我国威,结果如此,谁在乎初衷?
崇祯接着讲述:“最后一个有记载的突破失败的高手,你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甚至刚才我们还多有提到。”
刚才提到的先贤其实不多,徐光启才去世几年,那时候连后天都突破不了,何谈先天。唐寅就算突破失败,故事也该由花雪来讲,而不是崇祯。这么一说大家几乎都猜到了,显然是同样去世得早的王阳明。阳明公后天绝顶,修炼的又是儒家养气的功法,怎么会年仅五十七就去世本就是一大悬案。
崇祯点头:“阳明公年轻时练的还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在竹林静坐七日寻求突破未果。好在其本身基础雄厚,又练的是儒门中正平和的功法,才没有受伤过重。后来阳明公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前路。他研究了张真人突破的过往,发现张真人能够突破,或许跟他自创了新功法有关。于是潜心著书立说,开创新功法。终于有成,其成就不必朕多说了。阳明公平叛之后,眼见自己巅峰将过,心中对于突破始终存念,便决定冒险一试。他本人精神境界绝不会比同期的张真人低,又同样开创了新功法,自觉很有希望,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最后还是失败了。”
花雪心中寻思,阳明公境界绝对足够,积累也绝不会少。只是不知道是心学并不算开创新路,还是突破成功却没有抗住天地枷锁的反噬。
系统跳出来解释:“心学的确是了不起的学说,但显然还是儒家的路子,《浩然正气》则只是内功中的一门新功法。王阳明限于对内家拳和内力之间的不同了解不够,只以为内家拳是一门内功的引导术,所以没有去真的开创一条新路,诚为可惜。心学继续发展,还是有希望走出一条儒家自己的路线,而不是一门儒门内功而已。”
花雪叹息一声。这时候众人也在纷纷惋惜,所以花雪的叹息并没有显得不同。
崇祯也是叹息一声,如果王阳明活得够久,或许有希望改变大明格局,不过这种假设到底什么结果,谁知道呢?
崇祯不再纠结,接着说道:“那时候,后天高手还是很常见的。根据皇室后来统计,有记载的最晚突破后天的高手就是在嘉靖四十三年初突破的。自嘉靖四十三年夏天至今,没有任何人突破后天。众所周知,蓄气和后天之间本来是没有瓶颈的,所有人只要靠时间将丹田的内气积攒满,自然突破后天。但从嘉靖四十三年夏天起,所有武者蓄气期武者的内力都被限制在丹田内,无法突破后天。即便平日里运转调用之时,在经脉之中畅通无阻,但总量却总是被限制在丹田的承受范围中。而蓄气圆满对于正常武者实在没有什么难度。所以武者基本上到中年以后蓄气圆满,就再也难以有显著提高了。”
“好在蓄气突破后天只靠积累,没有危险,所以无数人尝试突破,只是不成,除了一些服药太猛的,基本都没有受什么伤。就这样,随着后天高手越来越少,直到最后一个去世,大家便都是蓄气,谁也没有威慑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乱民造反,建虏也有了南侵的勇气。当年大明还有诸多后天高手的时候,哪有他们造反的余地?李成梁一个人就足以震慑整个辽东了。”
花雪问:“嘉靖四十三年发生了什么?”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显然都对此好奇。
崇祯摇摇头:“没有人知道,皇室也没有查到原因。小先生你精通天文,可有从资料中发现那时候有什么异象?”
花雪询问系统,系统也没有给他答案。他自己当然不知道。
花雪检索了一下嘉靖四十三年的史料,两个历史中都没有什么大事。
嘉靖四十三年是公元1564年,国内历史波澜不惊,即便整个世界历史,称得上能留下印象的事情也不过是莎士比亚和伽利略的出生,以及米开朗基罗的去世。
什么彗星贯日之类的异象完全没有,那时候也还没到冰河期,大范围天灾也没有记录。
要是硬说这个年份有什么不同,反倒是年份本身的数字上有一些奇特。
嘉靖四十三年是农历甲子年,一个甲子的开始,说特别倒也特别。
另外就是,这一年距离大明灭亡的公元1644年,恰恰是八十一年,难道大明还和西游记一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人家唐僧师徒修成正果,大明这算什么?
花雪虽然是星际时代的人,按理说应该是科学党,但见识过大花雪的威能,对这形而上的事情也是宁可信其有的,心中难免有所怀疑。
询问系统,系统也不回答,显然这是大花雪留给他的问题之一,要他自己弄清楚,系统不会告诉他。
花雪知道短时间自己也想不清楚,便回答崇祯:“我搜集的资料基本都与天灾有关,嘉靖四十三年,没发现什么特殊天象。”
崇祯本来也没报什么希望,花雪连这件事都是才知道,怎么可能有答案?
顿了顿,崇祯才有些迟疑的问道:“小先生,其实还有一件事,朕十分奇怪,不知道小先生方不方便解惑?”
花雪不明所以:“陛下连这些隐秘都坦诚了,丰年自当投桃报李。陛下但问无妨。”